字号:字稚圭
生卒:不详
朝代:西汉
籍贯: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
简评:西汉经学家
生平简介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起初,匡衡应试射策甲科。按当时规定,岁课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景科(即丙科)为文学掌故。由于匡衡投射甲科之策时“所对文指不应时令”,不符合命题主旨,故未中甲科,只是以景科身份为文学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因为匡衡政绩卓著,学识渊博,学者多有上书,认为他“经明不凡,当世少双”。长安令杨兴与乐陵侯史高更称他“才智有余,经学绝伦”,如果能“贡之朝廷,必为国器”。史高先辟匡衡为议曹史,后又向汉元帝推荐。皇帝对匡衡的才学早有所闻,因赐他为郎中,又迁博士、给事中。匡衡曾先后出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等职。汉元帝还曾让匡衡居于殿中为师,为朝内官员讲授诗赋,不少县官也前往旁听。朝廷议政时,匡衡常引经说理,使人诚服。他多次给皇帝上书谏言,最为著名的奏疏是《治天下必审所尚论》,他提出的“若使朝政清明,风俗纯正,为人上者就必须起模范带头,否则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之论点(原文见班固《汉书·匡衡传》),两千余)年来成为当政者施政的一面鉴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匡衡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和情操。建昭三年(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死,匡衡代之为相,赐封乐安侯。
在治国安民问题上,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并主张首先从君臣做起,如不然,则“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要做到“民不争”、“下不暴”、“众相爱”,必须整顿吏治,使“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他还提出“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放郑、卫,进雅、送,举异才,开直言,任温良之人,退苛薄之吏”等政治主张,这对医治千疮百孔的腐败政治无疑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汉元帝死,汉成帝即位。匡衡上书建议:“戒妃匹,劝经学,学威仪之则”。皇帝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建始四年(前29年),因奏佞臣中书令石显之事未成,请求谢职。汉成帝屡安抚,并赐以美酒、肥牛。翌年,匡衡封地乐安侯国与当地临淮郡发生土地争端,有人告发匡衡封邑多占土地四百顷,又因儿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匡昌的弟弟结伙劫狱营救。诸事并发,匡衡惶惶不安,免冠待罪。后免官为民,病死家中。
评 价
民间评价:“即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
唐代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后世评价:匡衡勤奋无比、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
生平简介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
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西汉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号先生,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今属江苏)。汉宣帝或元帝、成帝时做过博士。司马迁死后,《史记》有...
【人物生平】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大书法家,有“草圣” 之誉。张芝出身官宦之家,为家中长子,其父...
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 此人是西周...
萧何(前257—前193),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吏掾,秦末辅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汉军攻入咸阳后,萧何不取金帛,独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
生平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后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称微子开。微子启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
曹喜,字仲则,生卒年不详,东汉扶风平陵人,汉章帝时为秘书郎。工篆、隶,尤以创悬针垂露之法著名。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汉建初中,曹喜善篆,少异于(李)斯,而亦...
胡毋敬,秦栎阳狱吏,后为太史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
韦诞(179—253),字仲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三国魏书法家。原官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待中,与卫觊、邯郸淳等皆因善书而有名。又善制墨,与张芝笔、左伯纸并称...
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幼年承祖父命出继堂叔为子,嗣母王氏,十六岁未婚守节,抚育他成人。他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边黑,性情耿介,不谐于俗,唯与同里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