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如何让“鼓励”成为“雪中送炭”

| 2025-06-24| 0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鼓励是熠熠生辉的火种,能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

鼓励是轻柔温暖的春风,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鼓励是明亮闪耀的灯塔,能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鼓励,便是让学生体验尊严感、激发内在动力的关键所在。

然而,如何让鼓励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成为真正能在学生最需要时给予支持的“雪中送炭”?

下面是我从教40多年的教育心得

一、洞察学生需求,精准给予鼓励

学生就像各具特色的花朵,有着不同的生长节奏和需求。

教师需要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洞察每个学生独特的需求,才能让鼓励有的放矢,成为真正的“雪中送炭”。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遭遇困难,成绩的不理想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

此时,教师的鼓励应聚焦于他们努力的过程和点滴的进步。

比如,当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苦苦挣扎,一次作业中他虽然整体成绩仍不理想,但某道难题的解题思路独特,教师就可以真诚地对他说:

“我发现你这道题的解法很有创意,这说明你有着独特的数学思维,只要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不断努力,数学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种基于具体行为的鼓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还有些学生可能在社交方面存在困扰,性格内向,不敢主动与同学交流。

教师的鼓励则应侧重于鼓励他们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例如,当看到一个内向的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你今天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勇敢的表现。

你的想法很有价值,让小组讨论更加精彩了。希望你以后能继续积极参与,你会发现自己在社交中越来越出色。”

这样的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认可,从而更有勇气去突破自己,改善社交状况。

二、把握鼓励时机,发挥最大效力

鼓励的时机至关重要,恰如其分的鼓励能事半功倍,而错过时机的鼓励则可能效果大打折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把握鼓励时机,就是启发学生创造力、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关键一环。

在学生取得成功的瞬间,及时的鼓励能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更有信心追求更高的目标。

比如,当学生在比赛中获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教师要第一时间送上祝贺和鼓励:

“你这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你的坚持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

这次的成功是你应得的,希望你能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挑战自我,创造更多的辉煌。”

这种及时的肯定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

而当学生遭遇挫折时,鼓励更是不可或缺。

此时的鼓励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予他们重新振作的力量。

例如,学生在参加重要考试失利后,心情低落。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他:

“失败只是暂时的,它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你在备考过程中展现出的努力和毅力让我十分钦佩,这次的挫折只是让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只要我们一起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勇气去面对。”

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给予鼓励,能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新找回前进的方向。

三、运用多元方式,丰富鼓励内涵

鼓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元方式,丰富鼓励的内涵,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鼓励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支持。

言语鼓励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但要做到真诚、具体。

空洞的赞美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往往缺乏力量,而具体的描述则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

比如,“你这次作文的开头写得非常精彩,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看得出你在写作上花了很多心思。”

这样的言语鼓励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除了言语鼓励,书面鼓励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试卷上写下鼓励性的评语,或者给学生写一封亲笔信。

这些文字不仅能让学生反复品味,还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珍贵回忆。

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道:

“这段时间你的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书写工整,准确率也很高。每一道题都能看出你的用心,继续保持,你一定会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样的书面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行动上的鼓励同样重要。

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次有力的握手、一个真诚的拥抱,这些无声却充满力量的举动都能传递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

当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回答问题时,教师投去赞许的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肯定,这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挖掘自身潜力。

比如举办书法比赛、绘画展览、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自我鼓励能力,实现长远发展

真正成功的教育,不仅是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更要培养学生自我鼓励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明白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鼓励他们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

例如,学生在参加社团竞选失败后,教师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是准备不够充分,还是在面试中表现不够自信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让他们认识到这次失败只是一个小插曲,只要总结经验,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在挫折面前自我鼓励,调整心态。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

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进行自我鼓励。

比如,一个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教师可以帮助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将提高成绩的大目标分解为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单词、每周完成一套模拟试卷等小目标。

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就鼓励他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看一场喜欢的电影、吃一顿美食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逐渐养成自我鼓励的习惯,不断激励自己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让鼓励成为“雪中送炭”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需要教师用心去洞察学生需求,精准把握鼓励时机,运用多元方式丰富鼓励内涵,并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鼓励的能力。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教育的征程中,让我们用鼓励的力量,激励学生勇敢前行,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鼓舞他们追逐梦想,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相关推荐

教育心得:如何让“鼓励”成为“雪中送炭”

然而,如何让鼓励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成为真正能在学生最需要时给予支持的“雪中送炭”?下面是我从教40多年的教育心得。这些文字不仅能让学生反复品味,还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珍贵回忆。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就鼓励他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看一场喜

112 2025-06-24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