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大量阅读:阅读,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坚持

| 2025-08-01| 0

阅读,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坚持

最初捧起书本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开阔眼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那时候,我羡慕那些在聊天时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的人,觉得他们的大脑里仿佛装着一座图书馆,而我只能在一旁默默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话。

于是,我决定开始阅读。

01

可当我真正开始读第一本书时,才发现自己过去读的书实在太少了,而世界上值得读的书又太多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站在海边的人,第一次意识到海洋的浩瀚,既兴奋又惶恐。

但慢慢地,随着一本又一本的书被翻开、读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阅读。它不仅仅让我获取了知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力量。

阅读带给我的三个重要收获

1. 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勇气

我读《平凡的世界》时,被孙少安的坚韧深深打动。他出身贫寒,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一步步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

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时,塔拉·韦斯特沃尔的经历让我震撼——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女孩,最终成为剑桥博士,她的故事让我明白:教育可以重塑人生。

而《简爱》里的那句“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力量,让我学会在低谷时依然保持自尊。

这些书里的角色,就像是我的朋友,他们的挣扎、痛苦和成长,让我在面对自己的困境时,多了一份勇气。

2. 认知升级,学会更高效地生活

以前的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

直到读了《1%法则》《你一年的8760小时》这类书,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拼命努力,而在于持续优化自己的方法。

比如,我开始记录时间,发现原来每天浪费在刷短视频上的时间竟然有两三个小时。

我开始用“番茄工作法”专注学习,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认知觉醒》则让我明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不断循环。

这些书让我学会用更聪明的方式生活,而不是盲目地消耗自己。

3. 内心变得更平和,学会接纳不完美

《布鲁克林有棵树》里的弗兰茜生长在贫民区,生活艰难,但她依然能从图书馆借书、在树下读书,在困顿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

以前的我容易焦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但阅读让我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书里的故事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和别人比较,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值得庆祝。

让我持续坚持阅读的三个方法

阅读的好处很多,但坚持并不容易。我也曾有过“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阶段,后来摸索出三个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持续阅读:

1. 每天固定时间读,哪怕只有10分钟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睡前30分钟不碰手机,只看书。

有时候工作太累,可能只看10分钟,但重要的是保持这个习惯。

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像刷牙一样的日常,不做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

2. 从感兴趣的书开始,不强迫自己读“难啃”的书

很多人放弃阅读,是因为一开始就选了晦涩难懂的书,结果读不下去,挫败感太强。

我的方法是:先读自己喜欢的、能轻松读进去的书。

比如,我喜欢个人成长类的书,就会先读这类,等养成习惯后,再慢慢挑战更有深度的书籍。

3. 做笔记、分享,让阅读有“输出”

读过的书,如果只是过一遍脑子,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会在书上划线、写批注,甚至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收到别人的反馈,形成正向激励。

结语

阅读,是普通人最划算的自我投资。

现在的我,依然称不上“知识渊博”,但阅读让我变得更清醒、更坚定。

它让我知道,世界上有无数种活法,而我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它让我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焦虑时获得平静。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相信坚持的力量——那些看似微小的每日阅读,日积月累,终将改变一个人。

如果你也想开始阅读,不妨从今天开始,翻开一本书,哪怕只读一页。因为每一页,都是通向更好自己的一小步。

相关推荐

一定要大量阅读:阅读,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坚持

阅读,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坚持。让我持续坚持阅读的三个方法阅读的好处很多,但坚持并不容易。我也曾有过“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阶段,后来摸索出三个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持续阅读:我的方法是:先读自己喜欢的、能轻松读进去的书。做笔记、分享,让阅读

100 2025-08-01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