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纪事》·一百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昔唐孟棨作《本事诗》,所录篇章,咸有故实。后刘攽、吕居仁等诸诗话,或仅载佚事而不必皆诗。计敏夫《唐诗纪事》,或附录佚诗而不必有事。揆以体例,均嫌名实相乖。然犹偶尔泛登,不为定式。鹗此书裒辑诗话,亦以纪事为名。而多收无事之诗,全如总集;旁涉无诗之事,竟类说家。未免失於断限。又采摭既繁,牴牾不免。如四卷赵复《送晏集贤南归诗》,隔三卷而重出。七十二卷李珏题《湖山类稿》绝句,隔两卷而重出。九十一卷僧惠涣《送王山人归隐》诗,隔一卷而重出。四十五卷尤袤《淮民谣》,隔一页而重出。二卷杨徽之《寒食诗》二句,至隔半页而重出。他如西昆体、江西派既已别编,而月泉吟社乃分析於各卷,而不改其前题字。以致八十一卷之姚潼翔於周暕《送僧归蜀诗》后标前题字,八十五卷之赵必范於赵必象《避地惠阳诗》后标前题字,皆不免於粗疏。又三十三卷载陈师道,而三十四卷又出一颍州教授陈复常,竟未一检《后山集》及《东坡集》订复字为履字之讹。四十七卷载郑伯熊,三十一卷已先出一郑景望,竟未一检《止斋集》证景望即伯熊之字。五十九卷据《齐东野语》载曹豳《竿伎诗》,作刺赵南仲,九十六卷又载作无名子刺贾似道。八十四卷花蕊夫人《奉诏诗》,不以勾延庆《锦里耆旧传》互勘。八十六卷李煜《归宋渡江诗》,不以马令《南唐书》参证。八十七卷《永安驿题柱诗》,不引《后山集》本序,而称“名媛玑囊”。又《华春娘寄外诗》,不知为唐薛涛《十离》之一。陆放翁《妾诗》,不知为《剑南集》七律之半。英州《司寇女》诗,不知为录其父作。皆失於考证。然全书网罗赅备,自序称阅书三千八百一十二家。今江南、浙江所采遗书中,经其签题自某处钞至某处,以及经其点勘题识者,往往而是,则其用力亦云勤矣。考有宋一代之诗话者,终以是书为渊海,非胡仔诸家所能比较长短也。
《玉笥诗谈》·四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朱孟震撰。孟震有《河上楮谈》,已著录。此其所为诗话,皆载明代之事,而涉於江西者尤
《南溪诗话》·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其本出明三原王恕家。前有恕子承裕序,称南溪为录诗话者之别号,逸
《菊坡丛话》·二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单宇撰。宇字时泰,菊坡其号也,临川人。正统己未进士,官侯官县知县。事迹具《明史
《艺圃撷馀》·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传》,已著录。是编杂论诗格,大旨宗其兄世贞之说,而成书在《艺
《优古堂诗话》·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幵撰。幵字正仲,滁州人。绍圣丁丑,中宏词科。靖康中,官翰林承旨。与耿南仲力主割
《六一诗话》·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欧阳修撰。修有《诗本义》,已著录。是书前有自题一行,称退居汝阴时集之,以资闲谈。盖
《渔洋诗话》·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其论诗之语散见於所著《池北偶谈》诸书中,未
《文章精义》·一卷(永乐大典本)是书世无传本,诸家书目亦皆不载,惟《永乐大典》有之。但题曰李耆卿撰,而不著时代,亦不知耆
《二老堂诗话》·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杂记》,已著录。是书其论诗之语,凡四十六条,原载《平园集
《诗谭》·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叶廷秀撰。廷秀有《西曹秋思》,已著录。是集所辑诗话,半录旧文,半出己论。前有廷秀
《续诗话》·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编题曰《续诗话》者,据卷首光自作小引,盖续欧阳修《
《诗话》·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编多记其所自作,及同时诸人倡和,亦间及唐诗。奇
《艺苑雌黄》·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严有翼撰。案有翼,建安人。尝为泉、荆二郡教官。其所著《艺苑雌黄》见於《宋史·
《文心雕龙辑注》·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钞》,已著录。考《宋史·艺文志》有辛处信《文心雕龙注
《彦周诗话》·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许顗撰。顗,襄邑人,彦周其字也。始末无可考。书中有“宣和癸卯予游嵩山”之语,下距建
《木天禁语》·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元范德机撰。德机,范梈字也。梈有诗集,已著录。是编开卷标内篇二字,然别无外篇,
《诗法源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末有至治壬戌杨载旧序一篇,称“少年游浣花草堂,见杜甫九世孙杜举,问所藏
《后山诗话》·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陈师道撰。师道有《后山丛谈》,已著录。是书《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
《墓铭举例》·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王行撰。行有《半轩集》,已著录。行以墓志铭书法有例,其大要十有二事:曰讳,曰字,曰
《艺活甲编》·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茅元仪撰。元仪有《嘉靖大政类编》,已著录。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当嘉靖中,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