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后蜀赵崇祚编。崇祚字宏基,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十国春秋》亦无传。案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崇祚疑即其兄弟行也。诗馀体变自唐,而盛行於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录益众。而溯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曲,俱赖以仅存。其中《渔父词》、《杨柳枝》、《浪淘沙》诸调,唐人仍载入诗集,盖诗与词之转变在此数调故也。於作者不题名而题官,盖即《文选》书字之遗意。惟一人之词,时割数首入前后卷,以就每卷五十首之数,则体例为古所未有耳。陈振孙谓所录自温庭筠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今逸其二。坊刻妄有增加,殊失其旧。此为明毛晋重刊宋本,犹为精审。前有蜀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欧阳炯序,作於孟昶之广政三年,乃晋高祖之天福五年也。后有陆游二跋。其一称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如此,或者出於无聊。不知惟士大夫流宕如此,天下所以岌岌,游未反思其本耳。其二称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不知文之体格有高卑,人之学力有强弱。学力不足副其体格,则举之不足。学力足以副其体格,则举之有馀。律诗降於古诗,故中、晚唐古诗多不工,而律诗则时有佳作。词又降於律诗,故五季人诗不及唐,词乃独胜。此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有何不可理推乎。
《散花庵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黄昇撰。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以所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也。毛晋刊本,以昇
《古今词论》·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王又华撰。又华字静斋,钱塘人。是编杂录论词之语。虽以古今词论为名,而古人仅十之
《淮海词》·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秦观撰。观有《淮海集》,已著录。《书录解题》载《淮海词》一卷,而传本俱称三卷。此本为
《绝妙好词笺》·七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则国朝查为仁、厉鹗所同撰也。密所编《南宋歌词》始於
《筠谿乐府》·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李弥逊撰。弥逊有《筠谿集》,已著录。此编旧本附缀《筠谿集》末。考弥逊家传,称所撰奏
《乐府补题》·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宋末遗民倡和之作。凡赋龙涎香八首,其调为《天香》;赋白莲十首,其调
《澹秋容轩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范青撰。青有《筠轩诗集》,已著录。是集为青所自编。凡小令十一阕,中调二十七阕,
《钦定曲谱》·十四卷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盖与《词谱》同时并作,相辅而行也。首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定论一卷,次北曲谱四卷,次
《钦定词谱》·四十卷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词萌於唐,而大盛於宋。然唐、宋两代皆无词谱。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
《逃禅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扬无咎撰。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清江人。诸书“扬”或作“杨”。按《图绘宝鉴》称:
《唐词纪》·十六卷(通行本)明董逢元撰。逢元字善长,常州人。是编成於万历甲午。虽以唐词为名,而五季十国之作居十之七。盖时
《花草稡编》·十二卷、《附录》·一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明陈耀文编。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采掇唐宋歌词,亦
《啸馀谱》·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程明善撰。明善字若水,歙县人,天启中监生。其书总载词曲之式。以歌之源出於啸,故
《文溪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李昴英撰。昴英有《文溪集》,已著录。此本为毛晋所刊,卷首题宋李公昴撰。卷后跋语称《花
《南耕词》·六卷、《岁寒词》·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亮武撰。亮武有《南耕草堂》,诗已著录。《南耕词》先刻五卷。其第
《金谷遗音》·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石孝友撰。孝友字次仲,南昌人,乾道中进士。其著作世不多见。《钓台集》载其七言绝句一
《粤风续·九》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吴淇编。淇为浔州推官时,杂采其土人歌谣,又附猺、狼、獞歌数种,汇为一编。其云续九
《竹坡词》·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周紫芝撰。紫芝有《太仓稊米集》,已著录。《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
《尊前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万历间嘉兴顾梧芳序云:“余爱《花间集》,欲播传之,而余斯编第有类焉
《花影集》·五卷(内府藏本)明施绍莘撰。绍莘字子野,华亭人,自号峰泖浪仙。是集前三卷为乐府,后二卷为诗馀,多作於崇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