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要义》·三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魏了翁撰。亦所辑《九经要义》之一也。其书节录《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为标题,而系以先后次第,与诸经《要义》体例并同。考了翁序李明复《春秋集义》云“余尝览诸儒之传,至本朝先正,谓此为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典,余惧益深。乃裒萃以附於《经》,尚虑观书未广,择理未精,故未敢轻出。李君乃先得我心而为是书”云云,是了翁亦尝裒辑众说以注《春秋》,其书未就,而其所取於《注》、《疏》者则尚见於是编。凡《疏》中日月名氏之曲说烦重琐屑者,多刊除不录。而名物度数之间,则削繁举要,本末灿然。盖左氏之书,详於典制,三代之文章礼乐,犹可以考见其大凡。其远胜《公》、《穀》,实在於此。了翁所辑,亦可谓得其要领矣。原本六十卷,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此本仅存三十一卷,末有万历戊申中秋后三日龙池山樵彭年《手跋》一篇,称“当时镂帙不全,后世无原本可传。甘泉先生有此书三十一卷,藏之怀古阁中,出以相示,因识数言於后。”则亦难覯之本矣。然甘泉为湛若水之号,若水登弘治乙丑进士,至万历戊申凡一百四十年,不应尚在。彭年与文徵明为姻家,王世贞序其诗集,称年死之后,家人鬻其遗稿,则万历末亦不复存。且《九经要义》皆删节《注》、《疏》,而《跋》称其订定精密,为先儒所未论及,尤不相合。疑残本偶存,好事者伪为此《跋》,而未核其年月也。
《春秋蓄疑》·十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荫枢撰。荫枢有《大易蓄疑》,已著录。是编以治《春秋》者信《传》而不信《经》,
《春秋经传阙疑》·四十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郑玉撰。玉事迹详《元史·忠义传》。其体例以《经》为纲,以《传》为目。叙事
《春秋集解》·三十六卷(内府藏本)宋吕本中撰。旧刻题曰吕祖谦,误也。本中字居仁,好问之子。《宋史》本传载其靖康初官祠部员
《春秋集解读本》·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应申撰。应申字文在,歙县人。以《春秋》经解卷帙浩繁,难於遍读,因会萃众说
《春秋孔义》·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高攀龙撰。攀龙有《周易易简录》,已著录。是书斟酌於左氏、公羊、穀梁、胡安国四家
《春秋疏略》·五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有《周易疏略》,已著录。是书以《经》文为鲁史,以《左传》为孔子所作。
《春秋私考》·三十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季本撰。本有《易学四同》,已著录。本不信三《传》,故释《经》处谬戾不可胜举。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二十卷,知子方
《春秋左氏传小疏》·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彤撰。彤有《尚书小疏》,已著录。是编以赵汸、顾炎武所补《左传》杜《注》为
《别本春秋大全》·三十卷(内府藏本)明冯梦龙撰。是书虽以《春秋大全》为名,而非永乐中官修之原本。其体例,惟胡安国《传》全
《春秋集古传注》·二十六卷、《或问》·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郜坦撰。坦,淮安人。是书成於乾隆乙丑。首为《纂例》十五篇
《读春秋编》·十二卷(内府藏本)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彝尊《经义考》引卢熊《苏州志》
《春秋亿》·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序》题《春秋亿》,
《春秋经传类求》·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孙从添、过临汾同编。从添号石芝,常熟人。临汾,长洲人。是书始刻於乾隆己卯。
《春秋通论》·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编本《孟子》其文则史,其义则某窃取之意,贯穿
《春秋说》·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洪咨夔撰。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有咨夔《自序》,
《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内府藏本)晋范甯集解,唐杨士勋疏。其《传》则士勋《疏》称,穀梁子名俶,字元始,一名赤。受《经
《春秋属辞比事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作《春秋传》,分义例为二十二门,而其书则仍从《经》文十二公之
《春秋因是》·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之熉撰。之熉字惠连,麻城人。是编专为《春秋》制义比题、传题而作,每题必载一破题
《春秋胡传考误》·一卷(通行本)明袁仁撰。仁有《尚书砭蔡编》,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