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张洽撰。洽字元德,清江人。嘉定中进士,官至著作佐郎。端平元年,朝廷知洽家居著书,宣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赍纸札誊写以进。书既上,除洽知宝章阁。会洽卒,谥之曰文宪。以其书付秘阁。书首有洽《进书状》,自言“於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於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既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云云。考《朱子语录》深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洽此书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足破支离轇轕之陋。车若水《脚气集》乃深以洽改从周正为非,门户之见,殊不足据。至若水谓“《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今作《集注》,便是质实判断,此照《语》、《孟》例不得。《语》、《孟》是说道理,《春秋》是纪事。且首先数句便难明。惠公仲子,不知惠公之仲子耶?或惠公同仲子耶?尹氏卒,一边道是妇人,一边道是天子之世卿。诸儒讥世卿之说,自是明训。恐是举烛尚明之论,理虽是而事则非也”云云,其论亦颇中洽之病。要其合者不可废也。明洪武中,以此书与胡安国《传》同立学官。迨永乐间,胡广等剽袭汪克宽《纂疏》为《大全》。其说专主胡《传》,科场用为程式,洽书遂废不行。今此书遗本仅存,而所谓《集传》则佚之久矣。
《春秋地理考实》·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编所列《春秋》山川国邑地名,悉从《经
《春秋权衡》·十七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庆历中举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据其弟
《春秋通说》·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黄仲炎撰。仲炎字若晦,永嘉人。其进是书《表》称肄举业而罔功。李鸣复奏《举状》,称
《春秋心印》·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郑銶撰。銶,上海入。万历中由贡生官青田县训导。是编取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为提要
《春秋笔削微旨》·二十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绍攽有《周易详说》,已著录。是编采《公》、《穀》二传附会之说,
《宋元春秋解提要》(无卷数,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黄叔琳编。叔琳有《研北易抄》,已著录。是篇杂采宋元诸家之说,而不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李廉撰。廉字行简,庐陵人。明杨士奇《东里集》云“廉於至正壬午以《春
《春秋辨义》·三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卓尔康撰,尔康有《易学》,已著录。是书大旨分为六义:曰《经》义、曰《传》义、曰
《春秋麟宝》·六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余敷中撰。敷中不知何许人。是书成於万历乙卯。全录《左》、《国》、《公》、《穀
《春秋胡传考误》·一卷(通行本)明袁仁撰。仁有《尚书砭蔡编》,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
《春秋参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仍以胡安国《传》为宗。其所必不安
《春秋通训》·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
《春秋集传》·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有《周易文诠》,已著录。是书有汸《自序》及其门人倪尚谊《后序》。尚谊称
《春秋揆》·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是书以天人之故,若表之於晷景。《春秋》以天治人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二十卷,知子方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官国子司业。其书成於嘉定辛未。以诸国为
《别本春秋大全》·三十卷(内府藏本)明冯梦龙撰。是书虽以《春秋大全》为名,而非永乐中官修之原本。其体例,惟胡安国《传》全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康熙三十八年奉敕撰。初,胡安国作《春秋传》,张栻已颇有异议。朱子编《南轩集》,存而不删,盖
《春秋诸传辨疑》·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朱睦撰。睦有《易学识遗》,已著录。是编凡一百八十八条。《明史·艺文志》
《春秋亿》·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序》题《春秋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