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钞》·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轼撰。轼有《周易传义合订》,已著录。是编不全载《经》文,但有所论说者标《经》文为题,而注某年於其下。其《叙》虽称“惟恪守胡《传》,间有词旨未畅及意有所未安者,始妄陈管窥之见”,然驳胡《传》者不一而足。如“春王正月”即驳夏时之说,“伯姬归于纪”即驳诸侯亲迎之说,“州吁弑其君完”即驳不称公子为责君之说,桓公、宜公书“有年”即驳变异之说,“诸侯盟于幽”即驳首叛盟之说,“楚宜申来献捷”即驳当力拒楚使上告天王之说,“齐人侵西鄙,公追齐师”即驳书人见示弱、书师见伏众之说,“阳处父救江”即驳责晋不合诸侯之说,“齐人弑其君商人”即驳归罪国人之说,“楚子围郑”即驳嘉楚讨贼之说,“新宫灾”即驳神主未入哭为非礼之说,“甯喜弑其君剽”即驳废立之说,“叔孙豹会虢”即驳尚信之说,“公如晋,至河乃复”即驳从权适变之说,“暨齐平”即驳暨为不得已之说,“季孙意如会厥慭”即驳力不能加之说,“盗杀卫侯之兄絷”即驳归狱宗鲁之说,“从祀先公”即驳出于阳虎之说。如斯之类,不可殚数。所谓恪守胡《传》,盖逊词耳。至於攻击《左传》,则颇伤臆断。如以郑叔段“餬口四方”为诡词,谓段果出奔,郑庄岂置之不问?以“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为凡伯忍辱而自归,非戎挟之以去;以“楚执蔡世子有用之”为犹后世执盖行酒之类,断无杀而用祭之理;以《哀公八年》“宋执曹伯阳”为未尝灭曹:揆之古书,皆无佐证;核以事理,亦未尽安。他如“以成宋乱”之说,从刘敞而驳杜预。然圣《经》之意,正以始於义而终於利,两节相形,其事婉而章耳。如直书先公之助乱,暴扬国恶,《春秋》无此法也。“许叔入许”,责其不告於王,不知乘隙复国,机在呼吸,往反告王,不衣冠而救焚溺乎?召陵之役,不声楚僣王之罪,自以王樵之说为定,而必谓苟以去王号责楚,迫於大义,当无不从,似非当日之事势。至首止之会,责王世子不能为伯夷、泰伯,抑又强天下以所难矣。其持论大旨,往往类此。虽驳胡《传》,实仍在胡《传》门径之中,不及所作《周易传义合订》远矣。
《春秋四传纠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俞汝言撰。康熙丙辰,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是岁之夏,复续作此书,以综括大旨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二十卷,知子方
《春秋说》·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洪咨夔撰。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有咨夔《自序》,
《读左日钞》·十二卷、补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鹤龄撰。鹤龄有《尚书埤传》,已著录。是书采诸家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
《春秋繁露》·十七卷(永乐大典本)汉董仲舒撰。繁或作蕃,盖古字相通。其立名之义不可解。《中兴馆阁书目》谓繁露冕之所垂,有
《春秋金锁匙》·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其书撮举圣人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相类者,互相推勘,考究其异同,
《春秋通论》·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曰“宋人撰”,不著名氏。诸家书目亦不著录。其书统论周及列国大势,推其兴废之由。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蜀冯继先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是书所列人名,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
《春秋说志》·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说翼》,已著录。柟所著他书率笃实近理,惟此书务为新说苛论。凡所
《春秋备要》·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翁汉麐撰。汉麐字仔安,常熟人。其书以胡《传》为主,亦节录《左氏》以明事之本末
《春秋遵经集说》·二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邱锺仁撰。锺仁字近夫,昆山人。康熙戊午应博学宏词,老不与试,特赐中书舍人
《春秋指掌》·三十卷、《前事》·一卷、《后事》·一卷(内府藏本)国朝储欣、蒋景祁同撰。欣字同人,康熙庚午举人。景祁字京少
《春秋传注》·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严启隆撰。启隆字尔泰,乌程人。前明诸生。其说谓孔子欲讨陈恒而不得,故作《春
《春秋条贯篇》·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初,康熙乙丑,奇龄充会试同考官,分阅《春
《春秋宗朱辨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自超撰。自超字彝叹,高淳人。康熙癸未进士,未仕而卒。《江南通志》列之《儒
《春秋类考》·十二卷、《春秋疑义》·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华学泉撰。学泉字天沐,无锡人。顺治中布衣。其书取《春秋》大
《春秋剩义》·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有《易经粹言》,已著录。是编亦摘《经》文标题而各为之说。其论“春王正月
《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马骕撰。骕字骢御,又字宛斯,邹平人。顺治己亥进士,官淮安府推官
《春秋意林》·二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李廉撰。廉字行简,庐陵人。明杨士奇《东里集》云“廉於至正壬午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