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经解钩沉》·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余萧客撰。萧客字仲林,长洲人。是编采录唐以前诸儒训诂。首为《叙录》一卷,次《周易》一卷、《尚书》三卷、《毛诗》二卷、《周礼》一卷、《仪礼》二卷、《礼记》四卷、《左传》七卷、《公羊传》一卷、《穀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孟子》二卷、《尔雅》三卷,共三十卷。而《叙录》、《周易》、《左传》均各分一子卷,实三十三卷也。自宋学大行,唐以前训诂之传,率遭掊击,其书亦日就散亡。沿及明人,说经者遂凭臆空谈,或荡轶於规矩之外。国朝儒术昌明,士敦实学,复仰逢我皇上稽古右文,诏校刊《十三经注疏》,颁行天下,风教观摩,凡著述之家,争奋发而求及於古。萧客是书其一也。其《叙录》备述先儒名氏、爵里及所著义训。其书尚存者不载,或名存而其说不传者亦不载。馀则自诸家经解所引,旁及史传、类书,凡唐以前之旧说,有片语单词可考者,悉著其目。虽有人名而无书名、有书名而无人名者,亦皆登载。又以传从经,钩稽排比,一一各著其所出之书。并仿《资暇集》、《龙龛手镜》之例,兼著其书之卷第,以示有徵。又经文同异,皆以北宋精本参校,正前明监版之讹阙。《自序》谓创始於己卯,成稿於壬午。昼夜手录,几於左目青盲而后成帙。其用力亦可谓勤矣。至梁皇侃《论语义疏》,日本尚有全帙。又唐史徵《周易口诀义》,今《永乐大典》尚存遗说。是书列皇氏书於佚亡,而史氏书亦未采。盖海外之本,是时尚未至中国,而天禄之珍,庋藏清秘,非下里寒儒力所能睹也。然经生耳目之所及者,则捃摭亦可谓备矣。
○附录
《九经古义》·十六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惠栋撰,栋有《周易述》,已著录。是编所解,凡《周易》、《尚书》、《毛诗》
《融堂四书管见》·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钱时撰。时有《融堂书解》,已著录。此编凡《论语》十卷、《孝经》一卷、《大学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春秋传》“素王”二字下引真宗《宣圣赞》,但标真宗,不称宋
《冬馀经说》·十二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国朝邵向荣撰。向荣字东葵,馀姚人。康熙壬辰会试中式举人,官镇海县教谕。此书杂释诸
《经髓》·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陈世濬撰。世濬字学元,闽县人。其书成於崇祯己卯。前有《自序》,称题於九龙学署。按清流县
《十一经问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何异孙撰”,不著时代。考其第二卷中论《孟子》彻法、助法,称大元官制承宋职田
《此木轩经说汇编》·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焦袁熹撰。袁熹有《春秋阙加编》,已著录。是编乃袁熹读诸经注疏,间有标识,其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百九十九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原本题“西条掌书记山井鼎撰,东都讲官物观校勘”。详其《序》文,盖鼎
《三传三礼字疑》·六卷、附《春秋大全字疑》·一卷、《礼记大全字疑》·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浩撰。浩有《十三经疑义》
《十三经注疏正字》·八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廷芳撰。廷芳字椒园,仁和人。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
《五经圭约》(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蒋鸣玉撰。鸣玉字楚珍,号中完,金坛人。崇祯丁丑进士,官台州府推官。鸣玉於《四书》
《经典稽疑》·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人。万历庚戌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此书取汉、唐以来说经之
《拙存堂经质》·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冒起宗撰。起宗字宗起,如皋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参议。是书凡九十六篇,
《谈经》·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此书一名《经解绪言》。敬所著《九经解》,凡一百六十五
《松源经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尚书大传》,已著录。是编皆说经之文。或提举一义,各立篇题。
《孙月峰评经》·十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孙鑛撰。鑛字文融,月峰其号也。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是编《诗经》四
《十三经义疑》·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浩撰。浩字养斋,华亭人。是书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考订之力颇勤。如季本《读
《六经图》·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皜撰。皜字又皓,号雪(“”字见周伯琦《六书正讹》,盖不知江字古亦音工,遂别造此字
《经典释文》·三十卷(内府藏本)唐陆元朗撰。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吴人。贞观中官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事迹具《唐书》本传。
《五经异文》·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已著录。是编考订《五经》文字异同,大抵以许慎《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