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说》·十卷(内府藏本)
宋蔡节撰。节,永嘉人。始末未详。惟书首淳祐五年《进表》结衔称“朝散郎、试太府卿、兼枢密副都承旨”,末有淳祐丙午文学掾姜文龙《跋》,即进书之次年也。其例於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於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於末,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曰“集”。或附己说於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於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子之说已行,故大旨率从《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贤贤易色”谓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攻乎异端”谓攻为攻击、害为反贻吾道之害(案此郑汝谐之说);“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谓知鲁之僣禘则名正、名正而天下不难治;“无所取材”谓无所取桴材(案此郑玄之说);“不有祝鮀之佞”三句谓美色尚不足以免祸、惟口才乃可免,“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谓韶本揖逊之乐、今乃至於齐国(案此亦郑汝谐之说);“五十以学易”谓夫子是时年未五十,故云加年;“互乡童子”一章不作错简;“不至於穀”谓三年不能至於善,则所学已难乎有得;“没阶趋进”谓“进疑作退”;“虽疏食菜羹瓜祭”谓瓜为如字,以祭字属下句;“三嗅而作”谓“嗅”疑作“叹”(案此徐积之说),“冉有退朝”谓朝为从季氏至鲁君之朝;“不恒其德”一节谓别为一章;“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谓为子路之言;“有马者借人乘之”谓即史之阙文;“齐景公有马千驷”章连上为一章(案此郑汝谐、钱时二家之说);“太师挚适齐”一章谓鲁君荒於女乐,故乐官散去。其中惟“太师挚”一章可备一说,馀皆牵强穿凿。盖朱子於注《易》、注《诗》,诚不免有所遗议。至於《论语集注》,则平生精力具在於斯,其说较他家为确,务与立异,反至於不中理也。然出入者不过此数条,其馀则皆诠释简明,词约理该,终非胡文炳等所可及焉。
《四书则》(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明桑拱阳撰。拱阳字晖升,蒲州人。崇祯癸酉举人。其书取诸家讲章立说不同者,删定归一,间
《四书参注》(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植字槐三,深泽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是书多掊击注疏,以自表尊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真德秀撰。德秀字希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进资政殿
《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
《石鼓论语问答》·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是书卷首有宝庆元年许复道《序》,称淳
《大学指归》·二卷、附《考异》·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是编乃其所解《大学》。首以古
《四书疑节》·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袁俊翁撰。俊翁字敏斋,袁州人。前有黎立武、李应星《序》,又有彭元龙《序》二篇。
《四书说丛》·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沈守正撰。守正有《诗经说通》,已著录。是书汇萃诸家之说,分章条列,同异兼收。每
《孟义订测》·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管志道编。志道字登之,娄县人。《江南通志》称其由隆庆辛未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疏陈
《孟子传》·二十九卷(内府藏本)宋张九成撰。九成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绍兴二年进士第一人,授镇东军
《论语义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魏何晏注,梁皇侃疏。书前有《奏进论语集解序》,题“光禄大夫关内侯孙邕、光禄大夫郑冲、
《大学注》·一卷(御史萧际韶家藏本)明蔡悉撰。悉有《书畴彝训》,已著录。此编诠解《大学》,虽分章立说,而不录《经》文。颇
《四书札记》·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杨名时撰。名时有《周易札记》,已著录。是编乃其读《四书》所记也。《大学》不标古本
《孟子正义》·十四卷(内府藏本)汉赵岐注。其《疏》则旧本题“宋孙奭撰”。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初名嘉,字台卿。永兴二年,
《四书大全》·三十六卷(通行本)明永乐十三年翰林学士胡广等奉敕撰。成祖御制序文,颁行天下,二百馀年尊为取士之制者也。其书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二卷(内府藏本)元景星撰。星号讷菴,馀姚人。据卷末宣德九年钱时《跋》,称得礼部侍郎蒋骥写本。骥《跋
《四书述》·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有《易经述》,已著录。是书多不主朱子《章句集注》。如以《大学》“听讼”
《论语集说》·十卷(内府藏本)宋蔡节撰。节,永嘉人。始末未详。惟书首淳祐五年《进表》结衔称“朝散郎、试太府卿、兼枢密副都
《乡党图考》·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取经传中制度名物有涉於乡党者,分为九类:
《四书逸笺》·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大中撰。大中字拳时,号是庵,应城人。乾隆丁丑进士。是编采辑诸书之文与《四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