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通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张存中撰。存中字德庸,新安人。初,胡炳文作《四书通》,详义理而略名物。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名曰《四书通证》。炳文为之序,称北方杜缑山有《语孟旁通》,平水薛寿之有《四书引证》(案杜缑山名瑛,金人。薛寿之名引年,元初人),皆失之太繁。存中能删冗从简,去非取是。又曰:“学者於余之《通》,知《四书》用意之深。於《通证》,知《四书》用事之审。”推之甚至。今核其书,引经数典,字字必著所出。而《论语》“夏曰瑚,商曰琏”一条承包氏之误者,乃不引《礼记》以证之。又“时见曰会,众頫曰同”,与《周礼》本文小异。盖宋代讳“殷”,故改“殷”为“众”。乃但引《周礼》於下,而不辨其何以不同。皆不免有所回护。不知朱子之学在明圣道之正传,区区训诂之间,固不必为之讳也。《孟子》“与楚将昭阳战,亡其七邑”一条,存中谓“《史记》作八邑,未详孰是”,不知司马贞《史记索隐》明注《史记》古本作七邑。是朱子称七邑乃据古本,原非谬误。存中持疑不决,亦失於考核。又如“三让”引《吴越春秋》,泛及杂说。而於历代史事每多置正史而引《通鉴》,亦非根本之学。然大概徵引详明,於人人习读不察者,一一具标出处,可省检阅之烦,於学者亦不为无补矣。
《圣学心传》(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薛凤祚编。凤祚字仪甫,益都人。尝师事定兴鹿善继、容城孙奇逢,因会辑善继《四书说
《论语类考》·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已著录。是编皆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十八门,又分
《日进直讲》·五卷(河南巡抚采进本)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录。嘉靖三十一年,拱以翰林编修与检讨陈以勤同为裕王讲
《四书就正录》·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陈鋐撰。鋐字宏猷,嘉定人。是书杂采坊本讲章而敷衍之,多沿陆陇其、汪份两家重订
《四书蒙引》·十五卷、《别附》·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蔡清撰。清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其作此书,初已有稿本而遗失,乃
《大学稽中传》·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经纶撰。经纶有《礼经类编》,已著录。是编攻击朱子《大学章句》,深辟格物之说,而
《四书经学考》·十卷、《补遗》·一卷、《续考》·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四书经学考》,明徐邦佐撰。《续考》,陈鹏霄撰。
《大学疏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金履祥撰。履祥有《尚书考注》,已著录。履祥籍隶兰溪,於王柏为同郡,故受业於王柏。然
《论语集说》·十卷(内府藏本)宋蔡节撰。节,永嘉人。始末未详。惟书首淳祐五年《进表》结衔称“朝散郎、试太府卿、兼枢密副都
《论语笔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旧本题“唐韩愈、李翱同注”。中间所注,以“韩曰”、“李曰”为别。考《张籍集》《祭韩
《四书湖南讲》·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葛寅亮撰。寅亮,钱塘人。万历辛丑进士。是书分标三例,凡剖析本章大义者曰《测》,就
《四书疑节》·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袁俊翁撰。俊翁字敏斋,袁州人。前有黎立武、李应星《序》,又有彭元龙《序》二篇。
《大学偶言》·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文檒撰。文檒字风林,又字树声,萧山人。康熙甲午举人,官成都县知县。是书凡四十六
《论语义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魏何晏注,梁皇侃疏。书前有《奏进论语集解序》,题“光禄大夫关内侯孙邕、光禄大夫郑冲、
《四书大全辨》·三十八卷、《附录》·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宜春人。崇祯末南京国子监生。自烈与艾
《中庸点缀》·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有《易引》,已著录。是书首为《中庸总提》,次全载《中庸》之文。每段
《四书通义》·三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鲁论撰。论字孔壁,号西麓,江西新城人。天启中以贡生授颍州州同,官至福州府同知。
《松阳讲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陇其撰。是书乃其官灵寿知县时与诸生讲论而作,故所说止一百十八章。於《四书》不
《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馀论》·一卷、《读论语劄记》·二卷、《读孟子劄记》·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孟子师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是篇以其师刘宗周於《论语》有《学案》,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