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轼撰。轼字若瞻,高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因程子《易传》、朱子《易本义》互有异同,为参校以归一是,不复两可其说,以滋岐贰。惟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仍俱录焉,而附以诸儒之论。其诸儒之论有实胜《传》、《义》者,则竟舍《传》、《义》以从之,轼所见亦各附於后。其《凡例》有曰:“遗象言理,自王辅嗣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斯有理,理从象生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非言象?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皆象也。即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何莫非象乎?舍是而言理,不知所谓理者安在矣。《易》道之取类大,精粗巨细,无所不有。即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不可谓非《易》之一端也。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乎?”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已备,来知德谓之卦综,谬矣。”又称:“程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然合之《彖传》,究未尽协。今一遵朱子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於四圣人之精义,全无干涉,今一概不录。止缕析朱子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云云。其全书宗旨,具见於斯。较之分门别户,尊一先生之言,而先儒古义无不曲肆掊击者,其识量相去远矣。其书,轼存之日未及刊行,乾隆丁巳,两广总督鄂弥达始为校付剞劂,恭呈御览。蒙皇上笃念旧学,亲洒宸翰,弁於编首。称其“简而当,博而不支,钩深探赜而不凿。盖玩之熟,故择言也精;体之深,故析理也密”。天藻表扬,昭垂日月,非惟是书仰托以不朽,即天下万世伏绎圣谟,亦均能得读《易》之津梁,窥画卦之阃奥,晓然知所向方也,又岂独轼一人之幸哉!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中述《周易折中》
《易经图释》·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定之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永新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三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赵采撰。采字德亮,号隆斋,潼川人。其书用注疏本,节录程子《易传》、
《周易观澜》(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乔大凯撰。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人。乾隆癸酉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皆先列《本义》、程
《周易义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于琳撰。琳,平湖人。兹编皆因仍旧说,依文训释,罕所发明。末列三十三图,亦皆剿袭旧
《易翼述信》·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又朴撰。又朴字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庐州府同知。是编《经》、《传》
《易例举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鼎撰。鼎字尊彝,号易堂,金匮人。乾隆辛未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官至翰林院侍讲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易纬坤灵图》·一卷(永乐大典本)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
《读易日钞》·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烈撰。烈字武承,大兴人。康熙庚戌进士。授内阁中书。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改翰林院编
《易经粹言》·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是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
《易经释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昌基撰。昌基字儒珍,乌程人。其书删节《本义》,敷衍成文,前列拟题三页。其《自序
《周易明善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徐继发撰。继发字绳武,贵溪人。其书专以后天诸图为主,由占筮卦气而蔓衍於律吕等韵
《易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沈一贯撰。一贯字肩吾,号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案《明史》本传
《周易孔义集说》·二十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沈起元撰。起元字子大,太仓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光禄寺卿。是书大旨以《十
《周易本义述蕴》·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字上均,丹阳人。康熙庚午举人,乾隆初荐充三礼馆纂修官。是书取名
《易经通注》·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敕撰。首载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
《周易图书质疑》·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赵继序撰。继序号易门,休宁人。乾隆辛酉举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
《周易旁注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朱升撰。升字允升,休宁人。元至正乙酉举於乡,授池州路学正,秩满归里。丁酉太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