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轼撰。轼字若瞻,高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因程子《易传》、朱子《易本义》互有异同,为参校以归一是,不复两可其说,以滋岐贰。惟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仍俱录焉,而附以诸儒之论。其诸儒之论有实胜《传》、《义》者,则竟舍《传》、《义》以从之,轼所见亦各附於后。其《凡例》有曰:“遗象言理,自王辅嗣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斯有理,理从象生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非言象?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皆象也。即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何莫非象乎?舍是而言理,不知所谓理者安在矣。《易》道之取类大,精粗巨细,无所不有。即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不可谓非《易》之一端也。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乎?”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已备,来知德谓之卦综,谬矣。”又称:“程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然合之《彖传》,究未尽协。今一遵朱子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於四圣人之精义,全无干涉,今一概不录。止缕析朱子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云云。其全书宗旨,具见於斯。较之分门别户,尊一先生之言,而先儒古义无不曲肆掊击者,其识量相去远矣。其书,轼存之日未及刊行,乾隆丁巳,两广总督鄂弥达始为校付剞劂,恭呈御览。蒙皇上笃念旧学,亲洒宸翰,弁於编首。称其“简而当,博而不支,钩深探赜而不凿。盖玩之熟,故择言也精;体之深,故析理也密”。天藻表扬,昭垂日月,非惟是书仰托以不朽,即天下万世伏绎圣谟,亦均能得读《易》之津梁,窥画卦之阃奥,晓然知所向方也,又岂独轼一人之幸哉!
《易璇玑》·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沆撰。沆字德远,临川人。绍兴十六年,与其弟澥诣行在献书。澥所献曰《宇内辨》,曰《历
《古三坟》·一卷(内府藏本)案《三坟》之名见於《左传》,然周秦以来经传子史从无一引其说者,不但汉代至唐咸不著录也。此本晁
《厚斋易学》·五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冯椅撰。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南康都昌人。《宋史·冯去非传》云:“父椅,家居
《周易赞义》·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马理撰。理字伯循,三原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事迹具《明史·儒
《易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庭栋撰。庭栋字六吉,嘉善人。是书为图学而作。一卷《河图》,二卷《洛书》,三卷《大衍
《周易集注》·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知德撰。知德字矣鲜,梁山人。嘉靖壬子举人。万历三十年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荐授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大旨本京房纳甲之
《东莱易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吕祖谦撰”。朱彝尊《经义考》亦列其名。今勘验其文,实吕乔年所编《丽泽论说集
《南轩易说》·三卷(内府藏本)宋张栻撰。案曹学佺《蜀中广记》载是书十一卷,以为张浚所作。考浚《紫岩易传》,其本犹存,与此
《易原奥义》·一卷、《周易原旨》·六卷(内府藏本)元保八撰。保八字普菴,色目人,居於洛阳。是书前有《进太子笺》,结衔称“
《古易世学》·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丰坊撰。坊字存礼,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除礼部主事。免官家居,坐法窜吴中,改名道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
《易汉学》·八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惠栋撰。是编乃追考汉儒《易》学,掇拾绪论以见大凡。凡《孟长卿易》二卷,《虞仲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
《伏羲图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字季立,连江人。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是书上卷,於奇偶之数,皆以黑白
《周易浅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步瀛撰。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辛未进士。是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者,昔
《大易缉说》·十卷(内府藏本)元王申子撰。申子字巽卿,邛州人。其始末未详。据卷首载田泽《刊书始末》,惟称其“皇庆二年行省
《程氏易通》·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易学要论》二卷、《周易正解》十卷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读易管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是编卷一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