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方言》·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杭世骏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是书采《十三经注疏》、《说文》、《释名》诸书,以补扬雄《方言》之遗。前后类次,一依《尔雅》,但不明标其目耳。搜罗古义,颇有裨於训诂。惟是所引之书,往往耳目之前显然遗漏。如《玉篇》引《仓颉篇》云:“楚人呼灶曰寤。”《列子·黄帝篇注》引何承天《纂文》云:“吴人呼瞬目为眴目。”《古今韵会》引魏李登《声类》云:“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尔雅·释草》、《释文》、宋庠《国语补音》引晋吕忱《字林》云:“楚人名曰芰。,秦名雅。鳀,青州人呼鲇鳀。”《初学记》及《太平御览》引《纂文》云:“梁州以豕为,河南谓之彘,渔阳以猪为豝,齐、徐以小猪为。”《太平御览》又引《纂文》云:“秦以钴钅莽为锉钅羸。”《尔雅·释亲》、《释文》引《纂文》云:“妹,媦也。”《初学记》引服虔《通俗文》曰:“南楚以美色为娃。”《初学记》及《山堂考索》又引《通俗文》云:“晋船曰舶。”《埤雅》引《广志·小学篇》云:“蝼蛄,会稽谓之蛄。”《北户录》引颜之推《证俗音》云:“南人谓凝牛羊鹿血为。,内国呼为饼,亦呼寒具。粰,今江南呼曰 饊飰。蝘蜓,山东谓之<虫速><虫觅>。鰿,吴人呼为鲫鱼也。”凡此诸条,皆六朝以前方言,正可以续扬雄之著,而俱佚之。岂举远者反略近欤?又如书中引《说文》“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耳宰>”,引《史记集解》“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间曰颜”诸条、本为扬雄方言所有,而复载之,亦为失检。然大致引据典核,在近时小学家犹最有根柢者也。
《蒙古字韵》·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朱宗文撰。宗文字彦章,信安人。前有刘更《序》,又称为朱巴颜。盖宗文尝充蒙古字学弟子
《六书赋音义》·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士佩撰。士佩号澽,韩城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明史·邹元标传》载
《重订马氏等音外集》·一卷、《内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此本为康熙戊子宣城梅建所刊。内自称“槃什马氏自援”。建《序》
《古韵叶音》·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杨庆撰。庆字宪伯,秦州人。前明诸生。是书首为《类从》,注部分之通转。次为《审音》
《石鼓文音释》·三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编第一卷为《石鼓古文
《说文解字》·三十卷(通行本)汉许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是书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凡十四篇,合《目录》
《唐韵正》·二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四也。其书以古音正《唐韵》之讹。书首有《凡例》曰:“凡韵
《正韵笺》·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春秋编年举要》,已著录。是书前有崇祯辛未《自序》,大旨以《洪武正韵
《九经补韵》·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杨伯岩撰。伯岩字彦思,号泳斋,自称代郡人。然南宋时代郡已属金,盖署郡望也。淳祐间以
《佩觿》·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郭忠恕撰。此书上卷备论形声讹变之由,分为三科:一曰造字,二曰四声,三曰传写。中、下二卷
《诗韵更定》·五卷(内府藏本)国朝吴国缙编。国缙字玉林,全椒人。顺治壬辰进士。韵书之作,所以辨别声音,不专为诗而设。流俗
《类篇》·四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旧本题“司马光撰”。景定癸亥,董南一作光《切韵指掌图序》,亦称光尝被命修纂《类篇》,
《唐韵考》·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纪容舒撰。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献县人。康熙癸巳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初,隋陆法
《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乾隆十五年奉敕撰。字数、部分皆仍《佩文诗韵》。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
《重修广韵》·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陈彭年、邱雍等奉敕撰。初,隋陆法言以吕静等六家韵书各有乖互,因与刘臻、颜之推、魏渊
《广金石韵府》·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林尚葵、李根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人。根字阿灵,一字云根,晋江人。是书用朱、
《韵原表》·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刘凝撰。凝有《稽礼辨论》,已著录。凝初作《文字韵原》一编,谓《说文》以形相次,《韵
《正字通》·十二卷(通行本)旧本或题“明张自烈撰”,或题“国朝廖文英撰”,或题“自烈文英同撰”。考钮琇《觚賸·粤觚下篇》
《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邵光祖所补正。光有《温公易说》,已著录。
《华夷译语》·一卷(永乐大典本)明洪武二十二年翰林侍讲火源洁奉敕撰。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史源洁,字之讹也。前有刘三吾《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