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古音骈字》一卷,明杨慎撰。《续编》五卷,国朝庄履丰、庄鼎铉同撰。古人字少而韵宽,故用字往往假借。是书取古字通用者以韵分之,各注引用书名於其下。由字体之通,求字音之通,於秦汉以前古音,颇有考证。但遗阙过多,牵合亦复时有。即以开卷《东冬韵》论之。如《荀子·议兵篇》云:“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注》曰:“陇种,《新序》作龙钟。”《礼论》篇曰:“弥龙。”《注》曰:“弥如字,又读为弭。”《楚辞·九章》曰:“荪详聋而不闻。”《补注》云:“详与佯同。”《九叹》曰:“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注》云:“逢龙一作逄,古本作蓬”。《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曰:“大夫曳庸。”《注》曰:“《左传》作后庸,《国语》舌庸。”《史记·五帝本纪》曰:“其后有刘累扰龙。”应劭曰:“扰音柔。”故《五帝本纪》又曰:“扰而毅。”徐广曰:“扰一作柔。”则扰柔字通。《仓公列传》曰:“臣意胗其脉曰迵风。”。《注》曰:“迵音洞,言洞入四肢。”《汉书·地理志》曰:“都庞”。应劭曰:“庞音龙。”师古曰:“音龚。”《扬雄传》曰:“奋六经以摅颂。”师古曰:“颂读若容。”《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曰:“《诗》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恂蒙。’”《注》曰:“今《诗》为骏庞。”《五帝德篇》曰:“鸟兽昆虫。”考《说文》以“虫”为“虺”,然汉代碑刻即用“虫”为“蟲”,则虫、蟲通。此书原本、续本均未举及,则采摭之未备也。又如原本於“蜂门”二字注出《荀子》,而《史记·龟策列传》亦作“蜂门”,乃不注。续本於虋冬、满冬、门冬引《尔雅注》,而《山海经》曰:“其草多芍药、虋冬”,乃不注。又引《广雅》“膺匈”二字谓匈、胸通,而《管子·内政篇》曰:“平正擅匈”,《注》曰:“和气独擅匈中,亦古胸字”,乃亦不注。则训释之未详也。他如圜锺、函锺是黄钟、林钟别名,非黄通为圜,林通为函。其“浸卢维”读作“卢灉”,恐亦郑玄之改字,未可尽概以古音。乃一例定为通用,未免附会。然大势徵引赅洽,足资考证。古字之见於载籍者十已得其四五,亦可云小学之本善矣。
《韵原表》·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刘凝撰。凝有《稽礼辨论》,已著录。凝初作《文字韵原》一编,谓《说文》以形相次,《韵
《天然穷源字韵》·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姜日章撰。日章字旦童,如皋人。是编成於康熙丁酉。分《日》、《月》、《水》、《
《六书精蕴》·六卷、《音释》·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是书《自序》谓“因古文正小篆之
《合并字学集篇集韵》·二十三卷(内府藏本)明徐孝编,张元善校。孝,顺天布衣。元善,永城人,彭城伯骐之后,袭封惠安伯。是书
《崔氏小尔雅》·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旧本题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此书凡分十篇。核检其文,实即《孔丛
《韵学》·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音韵之学,自古迄今,变而不常,亦推而愈密。古音数变而为今韵,历代各殊,此变而
《等切元声》·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熊士伯撰。是编成於康熙癸未,又其讲明今韵之书也。案等韵之法,约三十六母为二十三行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押韵释疑》,宋绍定庚寅庐陵进士欧阳德隆撰,景定甲子郭守正增修。守正字正己,
《声韵丛说》·一卷、《韵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先舒撰。先舒字稚黄,一名骙,字驰黄,仁和人。是编杂论三百篇及古
《连文释义》·一卷(通行本)国朝王言撰。言字慎旃,仁和人。是编凡二字连文及一名而兼两义与两字各为一义者,均分别训释,釐为
《交泰韵》·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吕坤撰。坤有《四礼疑》,已著录。是编乃所立切韵简要之法,仅有序文、凡例、总目,
《古韵通》·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柴绍炳撰。绍炳字虎臣,仁和人。其书大旨即今韵部分立三法以求古韵之通。一曰全通,《东
《易韵》·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古人繇词,多谐音韵。《周易》爻象,亦大抵有韵,而往往不拘。故吴棫作《韵补》
《韵总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朱简撰。简字修能,万历中人。其书一卷为《古韵》。以干、葛、该等十四字标全韵,使各归
《隶辨》·八卷(内府藏本)国朝顾蔼吉撰。蔼吉号南原,长洲人。是书钩摹汉隶之文,以宋《礼部韵》编次。每字下分注碑名,并引碑
《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应电撰。应电有《周礼传》,已著录。是编考辨
《别雅》·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玉搢撰。玉搢字山夫,山阳人。廪贡生,官凤阳府训导。是书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之
《金石遗文》·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丰道生撰。道生即丰坊所更名也。所著《古易世学》,已著录。坊颇能篆籀书,其诸经伪本多
《韵补正》·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案《宋志》,吴棫有《毛诗叶韵补音》十卷,又《韵补》五卷。自朱子作《诗集传
《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邵光祖所补正。光有《温公易说》,已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