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义总略》·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充撰。充字回澜,上虞人。隆庆丁卯举人,官至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是书辨诸字音义、点画,分四十四门,体例最为冗碎。又不明六书本旨与古字假借之例。如《字始门》注“景”字云:“即影字,葛洪《字苑》始加彡。”是误采《颜氏家训》之说。不知汉高诱注《淮南子》已云“景,古影字”也。注“尔朱”字云:“《百、千家姓》皆无,始见唐神仙尔朱洞。”是并《魏书》亦未考矣。《避忌门》注“齿”字云:“张万岁牧马,众以张讳,因以马岁为齿。”是并《公羊传》、《礼记》亦未考矣。甚至《字始门》注“回文”字云:“始於温峤。”注“云土”字云:“云土梦作乂,旧误作云梦土。宋太宗得古本,始诏改正。”已与字义无涉。至《避忌门》注“海棠”字云:“杜子美母名海棠,故集中无诗。”注“道”字云:“师道渊避萧道成讳,称师渊。”注“崇”字云:“姚元之避开元年号,改名崇。”是与字义不更风马牛乎?《半字通用门》中如廋、弥弥、澭灉、污汙、帱之类,本一字而体分今古,乃区别为二,强指曰通。《各音门》中如“庚桑”作“亢仓”、“裂繻”作“履緰”,本音之转,非庚桑即音亢仓,裂繻即音履緰。侠累作韩傀,本名之讹,更非侠累即音韩傀。乃又混合为一,谓上字即读下音。凡斯之类,不可缕数。他若《二字分书门》,既收旱旰、星甠诸字,而别卷又以愈愉、怠怡等字立心忄,各开一门,则互相重复矣。《正音门》“积”字注,既云音恣非,《动静门》中“积”字注又云:“凡指所聚之物,音恣。取物而积聚之,音迹。”《字始门》“车”字注云:“尺遮切。自汉以来,始有居音。”《正音门》“下”字注又云:“古音虎。魏了翁云:《六经》凡下皆音户,故下皆音虎。”则自相矛盾。其馀如“俎豆”当作“俎斗”,周人避文王讳,读“昌”为去声者,更不知其何据矣。
《四声篇海》·十五卷(通行本)金韩孝彦撰。孝彦字允中,真定松水人。是编以《玉篇》五百四十二部依三十六字母次之,更取《类篇
《方言》·十三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汉扬雄撰,晋郭璞注”。考《晋书·郭璞传》有注《方言》之文,而《汉书·扬雄传》备列所
《易音》·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三也。其书即《周易》以求古音。上卷为《彖辞》、《爻辞》,中卷
《字韵合璧》·二十卷(内府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但题“明鄱东朱孔阳订正刊行”。编中分上、下二层,上辨音韵,下别偏旁,而谬悠
《屈宋古音义》·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既撰《毛诗古音考》,复以《楚辞》去风人未远,亦古音之遗,乃取屈原所著《
《韵学》·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音韵之学,自古迄今,变而不常,亦推而愈密。古音数变而为今韵,历代各殊,此变而
《连文释义》·一卷(通行本)国朝王言撰。言字慎旃,仁和人。是编凡二字连文及一名而兼两义与两字各为一义者,均分别训释,釐为
《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邵光祖所补正。光有《温公易说》,已著录。
《字鉴》·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李文仲撰。文仲,长洲人。自署吴郡学生。其始末则无考也。文仲从父世英,以六书惟假借难名,
《本韵一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龙为霖撰。为霖字雨苍,成都人。由拔贡生官至潮州府知府。是书为所定新韵。卷首载《
《篇海类编》·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旧本题“明宋濂撰,屠隆订正”。濂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不就。
《古韵标准》·四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自昔论古音者不一家,惟宋吴棫、明杨慎
《古俗字略》·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已著录。是编标题之下题曰“归云别集”,与所注《周易》
《谐声指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吴元满撰。其说六书,以谐声为多,而古有数字同从一字谐声,而数字之读乃迥异者,於是
《干禄字书》·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颜元孙撰。元孙,杲卿之父,真卿之诸父也。官至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大历九年
《韵原表》·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刘凝撰。凝有《稽礼辨论》,已著录。凝初作《文字韵原》一编,谓《说文》以形相次,《韵
《问奇集》·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位撰。位字明成,新建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
《字孪》·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叶秉敬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司参议。寻移南瑞,未行而
《六书通》·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闵齐伋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谓之闵本者,多其所刻。是书成
《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馀》·五卷、《古音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