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正音》·四卷(浙近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震方撰。震方字青坛,石门人。康熙己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卷一,以一音异读者分门编辑。其无类可归者,附以通用一门。卷二别为六类,曰《字音清浊辨》,曰《同音借义》,曰《借同音不借义》,曰《因义借音》,曰《音借而借》,曰《语词之借》。卷三以四声编录僻字。卷四则各依部分编习见字样,以正时师误读。前有毛奇龄《序》,颇称其精审。然实於六书、音韵源流多所舛漏。其谓本字不读本音者,如“隋”,隋时去辵为隋,本文帝之臆造。在《说文》“隋,裂肉也”,徐铉音“徒果切”,乃其本音。他如在《支韵》者,作“旬为切”,顺裂肉也。又“翾规切”,《周礼·大祝》“隋衅”通作绥是也。在《歌韵》者,作“土禾切”,《集韵》“中高四下”是也。在《寘韵》者,作“呼恚切”,《周礼·守祧》“既祭则藏其隋”是也。此所谓本字不读本音者也。今震方误以隋随为一音,反以音妥者为非本音,而在《支》、《歌》、《寘》三韵者乃不见录。未免失考。又如“廑”之为仅,“厸”之为邻,“”之为攀,俱列在《本字不读本音》卷内。考《汉书·贾谊传》曰:“其次廑得舍人。”《注》曰:“廑与仅同。”《扬雄传》曰:“累既“”夫傅说兮,奚不信而行。”《注》曰:“古攀字。”《叙传》曰:“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注:“厸,古邻字。”震方?附诸同字异读,亦未悉今字、古字之殊。至於景为影之本字,暒为晴之本字,为卯酉之本字,显著《说文》。震方亦与古字不读本音者一例列之,益乖迕矣。若此类者,不一而足。其馀耳目之前,亦多遗失。《汉地理志》曰:“屯留”。师古:“屯,音纯。”“朁亭”,师古:“朁,音潜”。“修亭”,应劭:“修,音条。”“计斤”,师古:“音介。”“根甸氐道”。李奇:“甸,音胜。”“卑水”,孟康:“卑,音班。”“朴”,孟康音“蒲环”。“泽索”,师古:“泽音铎”。“骊靬”,李奇音《迟虔》。“祖厉”,师古音《罝赖》。“莫”,师古音《忉怛》。“辽队”。师古《队音遂》。“黏蝉”,服虔《蝉音提》。“麊泠”,孟康音“螟蛉”,师古音《麋零》。“芍陂”,师古芍音鹊。凡此皆字同音异之显然者。震方俱弗收辑,则僻书概可知也。盖以正塾师之谬读,则所得为多,以言古人之小学,则又当别论耳。
《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邵光祖所补正。光有《温公易说》,已著录。
《声音文字通》·三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是书乃所定韵谱也。考《皇极经世
《六书故》·三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戴侗撰。考《姓谱》,侗字仲达,永嘉人。淳祐中登进士第,由国子监簿守台州。德祐初,
《五方元音》·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樊腾凤撰。腾凤字凌虚,尧山人。是书论切字之法,以阴平、阳平析四声为五,犹属旧例。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通行本)宋李焘撰。焘字仁父。《桯史》云:“一字子真。”号巽严,丹棱人。绍兴八年进士,官至敷文
《音韵源流》·五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潘咸撰。咸有《易蓍图说》,已著录。其书分三部。一曰《仓沮元韵》,凡三十六卷。分
《御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初圣祖仁皇帝敕撰《清文鉴》,皇上既命补注汉字,各具翻切释
《本韵一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龙为霖撰。为霖字雨苍,成都人。由拔贡生官至潮州府知府。是书为所定新韵。卷首载《
《正韵笺》·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春秋编年举要》,已著录。是书前有崇祯辛未《自序》,大旨以《洪武正韵
《汇雅》·二十卷、《续编》·二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萱撰。萱字孟奇,博罗人。万历壬午举人,由中书舍人官至户部郎中。
《韵岐》·四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江昱撰。昱有《尚书私学》,已著录。是编於官韵之中,择其一字数音者,各分别字义异同。
《类字本意》(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莫宏勋撰。宏勋字诚斋,钱塘人。前有康熙庚子《自序》。其书取梅膺祚《字汇》之字,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押韵释疑》,宋绍定庚寅庐陵进士欧阳德隆撰,景定甲子郭守正增修。守正字正己,
《六书溯原直音》·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吴元满撰。是书主於辨别字体。所分十二门,亦与《六书正义》同,其庞杂瞀乱亦同。
《韵蕞》·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世溥撰。世溥有《夏小正解》,已著录。此其所著韵书。前有《自序》,其所谓华严字母如曲
《古今韵分注撮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甘雨撰,陈士元注。雨字子开,永新人。万历丁丑进士,由翰林院检讨谪德安府推官,
《律古词曲赋叶韵》·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人。是编成於万历甲寅,首有《自序》及《凡例》。
《广金石韵府》·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林尚葵、李根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人。根字阿灵,一字云根,晋江人。是书用朱、
《音声纪元》·六卷(通行本)明吴继仕撰。继仕有《六经图》,已著录。是书大旨以沈约以来诸韵书但论四声、七音而不以律吕风气为
《六书索隐》·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杨慎撰。《自序》谓“取《说文》所遗,汇萃成编。以古文籀书为主,若小篆则旧籍已著,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