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吊伐录》·四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其书纪金太祖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以“吊伐”命名。盖薈萃故府之案籍,编次成帙者也。金、宋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以天辅六年以前旧牍不存,故仅於卷首一条,略存起事梗概。自天辅七年交割燕云,及天会三年四月再举伐宋,五年废宋立楚,所有国书、誓诏、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之类,皆排比年月,具录原文。迄康王南渡而止,首尾最为该贯。后复附以降封昏德公、重昏侯海滨诏书及所上各表,而终於刘豫建国之始末。所录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详略互见,不识梦莘何以得之。考张端义《贵耳集》曰:“道君北狩,凡有小小吉凶丧祭节序,金主必有赐赉。一赐必要一谢表。集成一帙,刊在榷场中博易。四五十年,士大夫皆有之,余曾见一本”云云。此书殆亦是类欤。然梦莘意存忌讳,未免多所刊削。独此书全据旧文,不加增损。可以互校阙讹,补正史之所不逮,亦考古者所当参证也。《永乐大典》所载,未分篇目,不知原本凡几卷。今详加釐订,析为四卷著於录。
《北平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载明洪武三年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王保保及袭破应昌府事。纪录颇为
《史馀》·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相传为明王鏊撰。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蜀国春秋》·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荀廷诏撰。廷诏字宣子,成都人,崇祯癸未进士。其书自一卷至十四卷,上溯唐、虞,下迄
《泰昌日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惟休撰。惟休字叔度,丰城人,天启中监生。明光宗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朔即位,改明年
《嘉靖倭乱备钞》·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始嘉靖二十三年日本入贡,终於四十五年闰十月。凡倭之构乱,以及平戢
《东观奏记》·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唐裴庭裕撰。庭裕一作廷裕,字膺馀,闻喜人,官右补阙。其名见《新书·宰相世系表
《北狩见闻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曹勋撰。勋字功显,阳翟人,宣和五年进士。南渡后官至昭信军节度使。事迹具《宋史》本
《采石战胜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宋员兴宗撰。兴宗字显道,仁寿人。未第时,读书九华山,因以自号。用荐,除教授。召试
《南巡日录》·一卷、《北还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
《建文史待》·(无卷数,内府藏本)明陈继儒撰。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事迹具《明史·隐逸传》。是书乃所辑建文事迹。前列引
《辽记》·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於洪武二年,迄於嘉靖十六年,
《北征录》·一卷、《后北征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金幼孜撰。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己卯举人。授户科
《楚纪》·六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廖道南撰。道南字鸣吾,蒲圻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谪徽州府通判
《正统临戎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记明英宗北狩始末。考《明史·艺文志》,有杨铭《正统临戎录》一
《南征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张瑄撰。瑄字延玺,江浦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是编乃天顺八年瑄为
《安南使事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李仙根撰。仙根字南津,遂宁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康熙七年,仙根以内秘
《嘉靖大政类编》·二卷(三通馆本)明茅元仪撰。元仪字止生,归安人,茅坤之孙,茅国缙之子也。崇祯初,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寻参
《维祯录》·一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陈沂撰。沂字鲁南,号小坡,其先鄞人,徙家南京,正德丁丑进士,
《平蜀记》·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载明洪武四年遣汤和等伐蜀,明昇出降事。后附刘基《平西蜀颂》一篇。末
《艺祖受禅录》·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宋赵普、曹彬同撰。记太祖初生及幼时事特详。末云:先是,晋天福中两浙儿童聚戏,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