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宋宋敏求编。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人,参知政事绶之子,进士及第,官至史馆修撰、龙图阁直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敏求尝预修《唐书》,又私撰唐武宗以下实录一百四十八卷,於唐代史事,最为谙悉。此集乃本其父绶手辑之本,重加绪正,为三十类。熙宁三年自为之序,称缮写成编,会忤权解职。顾翰墨无所事,第取唐诏令目其集而弆藏之云云。盖其以封还李定词头,由知制诰罢奉朝请时也。其书世无刊本。辗转钞传,讹误颇甚。中阙卷第十四至二十四、八十七至九十八,凡二十三卷。参校诸本皆同。其脱佚盖已久矣。唐有天下三百年,号令文章,粲然明备。敏求父子复为裒辑编类,使一代高文典册,眉列掌示,颇足以资考据。其中不尽可解者。如裴度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使宣慰等使制。据《旧唐书》,其文乃令狐楚所草。制出后,度请改制内“翦其类”为“革其志”,改“更张琴瑟”为“近辍枢衡”,改“烦我台席”为“授以成算”,宪宗从之,楚亦因此罢内职,是当时宣布者即度奏改之辞。今此集所载,尚仍楚原文,不从改本,未详何故。又宝历元年册尊号赦书。据《敬宗本纪》,时李绅贬官,李逢吉等不欲绅量移,乃於赦书节文内但言左降官已经量移者量移近处,不言未量移者宜与量移。翰林学士上疏论列,帝命追赦书添改之。今此集所载,只及赦罪一条,而无左降官量移之文,疑亦有所佚脱。又《旧唐书》所载诏旨最多。今取以相较,其大半已入此集,而亦有遗落未载者。如纪号则改元天祐诏。除授则尹思贞御史大夫、李光弼兵马副元帅诸制。追赠则张说赠太师,杨绾、颜真卿、李绛赠司徒,郭暧赠太傅,郑朗赠司空,田布赠仆射诸诏。优礼则杜佑、萧俛致仕诸诏。奖劝则劳解琬、奖李朝隐、褒美令狐彰、奖伊西北庭二镇诸诏。谪降则王毛仲、韩皋、吕渭、张又新、李续之、熊望贬官诸诏。诛窜则决杀长孙昕,流裴景仙、裴茂诸敕。皆关朝廷举措之大者,而此集并阙而不登。以敏求博洽,不应疏於搜采。或即在散佚之中,亦未可定也。然唐朝实录,今既无存。其诏诰命令之得以考见者,实藉有是书,亦可称典故之渊海矣。
《兵垣奏疏》·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明刘懋撰。懋字养中,别号渭溪,临潼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是集凡奏疏十二篇
《台省疏稿》·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张瀚撰。瀚字元洲,仁和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恭懿,事迹具《明史》本传。
《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赵汝愚编。前有淳熙十三年札子,称尝备数三馆,获观秘府四库所藏及累朝史氏所载忠
《南宫奏牍》·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录。嘉靖壬戌,拱为礼部左侍郎,改吏部,进礼部尚书,召
《内阁奏题稿》·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赵志皋撰。志皋字汝迈,兰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建极殿大学士,谥文懿,事迹具《明
《督漕疏草》·二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董讷撰。讷字兹重,号默菴,平原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江南总督。是编乃其督理漕
《朱襄毅疏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燮元撰。是书皆其总督云贵时论平定诸苗奏疏与督蜀诸疏。始末均具《明史》本传中。
《清忠堂奏疏》·(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朱宏祚撰。宏祚字徽荫,高唐人。是编乃其官广东巡抚时奏疏。始於康熙二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圣训》·六十卷雍正九年世宗宪皇帝恭编。乾隆六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凡三十二类,总一千九百馀则。篇帙视列圣为富。
《谕对录》·三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张孚敬所奉世宗密谕及其奏草也。孚敬初名璁,字秉用,永嘉人。正德辛巳进士。历官少
《右编补》·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姚文蔚编。文蔚字元素,钱塘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初,唐顺之为《右编》,其书
《叶文庄奏疏》·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叶盛撰。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乙丑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谥文庄,事迹具《明史》
《平岳疏议》·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万正色撰。正色号中
《谏垣疏稿》·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姚学闵撰。学闵字顺山,武陵人,隆庆辛未进士,由知县历官礼、刑、兵三科给事中。尝一视
《冲菴抚辽奏议》·二十卷、《督抚奏议》·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顾养谦撰。养谦字益卿,南通州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户部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奉敕校刊,乾隆三年告成。冠以世宗宪皇帝《谕旨》,殿以皇上御制《后序》。所载臣工
《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恭编。凡一百一十三则,分三十二门。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洪维我世祖章皇
《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永乐十四年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自商、周以迄宋、元,分六十四门。名目未免
《两汉诏令》·二十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虙编。《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所续编也。虙字德祖
《明诏令》·二十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所载自太祖至嘉靖十八年止,盖嘉靖时人所为也。考秦、汉天子之语皆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