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明臣奏议》·四十卷
乾隆四十六年奉敕编。以皇子司选录,而尚书房入直诸臣预缮写。每成一卷,即恭呈御览,断以睿裁。盖敷陈之得失,足昭法戒。而时代既近,殷鉴尤明。将推溯胜国之所以亡,与昭代之所以兴者,以垂训於无穷,故重其事也。考有明一代,惟太祖以大略雄才,混一海内。一再传后,风气渐移。朝论所趋,大致乃与南宋等。故二百馀年之中,士大夫所敷陈者,君子置国政而论君心,一札动至千万言,有如策论之体。小人舍公事而争私党,一事或至数十疏,全为讦讼之词。迨其末流,弥增诡薄。非惟小人牟利,即君子亦不过争名。台谏閧於朝,道学哗於野。人知其兵防吏治之日坏,不知其所以坏者由阁臣奄竖为之奥援。人知阁臣奄竖之日讧,不知其所以讧者由门户朋党为之煽构。盖宋人之弊,犹不过议论多而成功少。明人之弊,则直以议论亡国而已矣。然一代之臣,多贤奸并进,无人人皆忠之理,亦无人人皆佞之理。即一人之身,多得失互陈,无言言皆是之事,亦无言言皆非之事。是以众芳芜秽之时,必有名臣硕辅,挺出於其间;群言淆乱之日,必有谠论嘉谟,搘拄於其际。所谓披沙简金,在乎谨为持择也。是编禀承训示,辨别瑕瑜。芟薙浮文,简存伟议。研求史传,以后效验其前言。考证情形,以众论归於一是。譬诸童谣妇唱,一经尼山之删定,而列在六经。一代得失之林,即千古政治之鉴也。至於人非而言是,不废搜罗;论正而词乖,但为删润。圣德之广,一善不遗;圣度之宏,大公无我;尤非寻常所可测量矣。(以上总集)
──右“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二十九部、七百二十六卷,皆文渊阁著录。
《桂洲奏议》·二十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夏言撰。言有《南宫奏稿》,已著录。是编又益以谏垣所上,分为二十一卷。乃言入阁之
《垂光集》·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周玺撰。玺字天章,号荆山,合肥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於廷
《嘉隆疏钞》·二十卷(内府藏本)明张卤编。卤字召和,仪封人,嘉靖乙未进士,历官右副都御史,调南京太常寺卿。是编专录嘉靖、
《奏对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士奇撰。皆其正统初在内阁所上奏疏,凡十九篇。多关系军国大计,已载入《东里别集》中。
《奏疏辑略》·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董传策撰。传策字原汉,上海人,嘉靖庚戌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劾严嵩,谪戍南宁。隆庆
《南宫奏稿》·五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夏言撰。言字公谨,贵溪人,正德丁丑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历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孙毅菴奏议》·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孙懋撰。懋字德夫,号毅菴,慈谿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应天府尹,事迹具《明
《二李先生奏议》·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徐宗夔所编李梦阳、李三才二人奏议也。梦阳以风节振一世。三才结纳东林,亦负
《兰台奏疏》·(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明马从聘撰。从聘有《四礼辑疑》,已著录。是集为从聘所自编,凡二十六疏。前有《自序
《明诏制》·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霍韬编。韬有《明良集》,已著录。是编载明代诏制,始洪武元年,终嘉靖十八年。大
《真定奏疏》·一卷、《附刻》·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明卫桢固撰。桢固字紫岚,韩城人,崇祯甲戌进士,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此
《周中丞疏稿》·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周孔教撰。孔教字明行,临川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右都御史,总理河道。是集凡《西
《右编》·四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所录皆历代名臣论事之文,凡分二十一门、九
《复套议》·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曾铣撰。铣字子重,江都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事迹具《明
《华野疏稿》·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郭琇撰。琇,即墨人,华野其字也,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此编乃其历官奏疏。起
《李忠定奏议》·六十九卷、《附录》·九卷(内府藏本)宋李纲撰。纲有《建炎时政记》,已著录。案陈俊卿作纲《梁溪集序》,称其
《黄门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著录。是编为其《奉常佚稿》之第二种,皆其为给事中时奏
《本兵疏议》·二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杨博撰。博字惟约,蒲州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
《奏议》·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颐撰。颐字维贞,号及泉,馀干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总督河漕、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侍
《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永乐十四年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自商、周以迄宋、元,分六十四门。名目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