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后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官至御史中尉,事迹具《魏书·酷吏传》。自晋以来,注《水经》者凡二家:郭璞注三卷,杜佑作《通典》时犹见之。今惟道元所注存。《崇文总目》称其中已佚五卷,故《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所引滹沱水、洛水、泾水,皆不见於今书。然今书仍作四十卷,盖宋人重刊,分析以足原数也。是书自明以来,绝无善本。惟朱谋所校盛行於世,而舛谬亦复相仍。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案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错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馀字者。其道元自序一篇,诸本皆佚,亦惟《永乐大典》仅存。盖当时所据,犹属宋椠善本也。谨排比原文,与近代本钩稽校勘,凡补其阙漏者二千一百二十八字,删其妄增者一千四百四十八字,正其臆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神明焕然,顿还旧观,三四百年之疑宝,一旦旷若发蒙。是皆我皇上稽古右文,经籍道盛;瑯嬛宛委之秘,响然并臻。遂使前代遗编,幸逢昌运,发其光於蠹简之中。若有神物捴呵,以待圣朝而出者,是亦旷世之一遇矣。至於经文、注语,诸本率多混淆。今考验旧文,得其端绪。凡水道所经之地,《经》则云过,《注》则云迳。《经》则统举都会,《注》则兼及繁碎地名。凡一水之名,《经》则首句标明,后不重举;《注》则文多旁涉,必重举其名以更端。凡书内郡县,《经》则但举当时之名,《注》则兼考故城之迹。皆寻其义例,一一釐定,各以案语附於下方。至塞外群流,江南诸派,道元足迹皆所未经。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自我皇上命使履视,尽得其脉络曲折之详。御制《热河考》、《滦源考证》诸篇,为之抉摘舛谬,条分缕擘,足永订千秋耳食沿讹。谨录弁简,永昭定论。又《水经》作者,《唐书》题曰桑钦,然班固尝引钦说,与此经文异。道元注亦引钦所作《地理志》,不曰《水经》。观其涪水条中称广汉已为广魏,则决非汉时。钟水条中称晋宁仍曰魏宁,则未及晋代。推寻文句,大抵三国时人。今既得道元原序,知并无桑钦之文。则据以削去旧题,亦庶几阙疑之义云尔。
《陕西行都司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千顷堂书目》作包节撰。考节字元达,华亭人,占籍嘉兴。嘉靖壬辰进
《沧浪小志》·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宋荦撰。荦字牧仲,号漫堂,商邱人。由荫生官至吏部尚书。是编乃荦为江苏巡抚时得宋苏
《九疑山志》·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蒋鐄撰。鐄,长洲人。万历中官宁远县知县。九疑山在宁远县南四十里,相传舜葬其地,有舜
《幽溪别志》·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释无尽撰。幽溪在天台山,无尽常居其地,因撰是志。凡十六门,每门附以艺文,而同时人
《治水或问》·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庞尚鸿撰。尚鸿字少襄,南海人。副都御史尚鹏之弟。以贡入国学,上书政府。复献飞车、飞
《长溪琐语》·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谢肇淛撰。肇淛有《史觿》,已著录。长溪,今之福宁府。是书杂载山川名胜及人物故事,间
《艮岳记》·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张淏撰。淏有《会稽续志》,已著录。是书取徽宗御制《艮岳记》及蜀僧祖秀所作《华阳宫记
《岘山志》·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睿卿撰。睿卿字稚通,号心岳,归安人。《湖州府志》称其博雅豪迈,游历山川,以著书为乐
《漕河图志》·三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先是,成化间三原王恕作《漕河通志》十四卷。弘治
《三郡图说》·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传》,已著录。是编乃其官分守九江道时所作。三郡者,一饶州,二
《治河管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潘凤梧撰。凤梧,桐乡人,贵州籍。隆庆庚午举人。是编末有茅一桂跋,称为《安边济运本书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为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问
《河朔访古记》·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亦不云谁作。考元刘仁本《羽庭集》有是书序曰:“
《京口三山续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徐邦佐、陈朝用、朱文山同撰。邦佐号雁洲,浦城人。官镇江府教授。朝用号南湖,宁都
《徽州府志》·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汪舜民撰。舜民,婺源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郧阳。是书成於弘治壬戌。
《普陀山志》·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周应宾撰。应宾有《九经考》,已著录。普陀山在浙江之定海。是编因旧志重辑,凡六卷,十
《浔阳蹠醢》·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文行远撰。行远字樵菴,江西德化人。康熙中贡生。是书专志九江一郡故实。首有凡例,自
《灵谷寺志》·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云撰。云号舫翁,安福人。灵谷寺在江宁锺山之左,明太祖迁梁宝志塔於此,改赐今名
《新刘河志》·一卷、《娄江志》·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顾士琏撰。士琏字殷重,太仓州人。先是,顺治十二年,娄江塞,水无
《京东考古录》·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旧本题国朝顾炎武撰,载吴震方《说铃》中。其文皆见炎武所撰《日知录》及《昌平山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