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一览》·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潘季驯撰。季驯有《司空奏议》,已著录。季驯在嘉靖、万历间,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十七年,著有成绩。尝於万历七年工成时,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纂成一书,名《塞断大工录》。既而以其犹未赅备,复加增削,辑为是编。首《敕谕图说》一卷,次《河议辨惑》一卷,次《河防险要》一卷,次《修守事宜》一卷,次《河源河决考》一卷,次《前人文章之关系河务及诸臣奏议》凡八十馀篇,分为九卷。明代仰东南转漕,以实京师。又泗州祖陵,逼近淮泗,故治水者必合漕运与陵寝而兼筹之。中叶以后,溃决时闻,议者纷如聚讼。季驯独力主复故道之说,塞崔镇,堤归仁,而黄不北;筑高家堰、黄浦八浅,而淮不东。创为减水顺水坝、遥堤、缕堤之制,而蓄泄有所赖。其大旨谓通漕於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於淮,则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合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故生平规画,总以束水攻沙为第一义。考《汉书》载王莽时徵治河者,大司马史张戎已有“水自刮除成空”语。是借水刷沙,古人已露其意,特从未有见诸行事者。季驯乃斟酌相度,神而明之,永为河渠利赖之策。后来虽时有变通,而言治河者终以是书为准的。阎若璩《潜邱札记》有《与刘颂眉书》曰:“考万历六年,潘司空季驯河工告成,其功近比陈瑄,远比贾鲁,无可移易矣。乃十四年河决范家口,又决天妃坝;二十三年河、淮决溢,邳、泗、高、宝等处皆患水灾;天启元年河决王公堤。安得云潘司空治后无水患六十年!大抵潘司空之成规具在,纵有天灾,纵有小通变,治法不出其范围之外。故曰《河防一览》为平成之书”云云。若璩居於山阳,於河渠利病得之目睹,斯可谓平情之论矣。
《泉河史》·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胡瓒撰。瓒有《禹贡备遗增注》,已著录。是编《图纪》一卷,《职制》一卷,《泉源》一卷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周应合撰。应合,武宁人,自号溪园先生。淳祐间举进士,官至实录院修撰,以疏劾贾似
《朝鲜图说》·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郑若曾撰。先图后考,次详其世纪、都邑、山川、风俗、土产、道里、贡式,而以宋
《八纮荒史》·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陆次云撰。次云既撰《八纮译史》,记其曾通中国者。因复摭小说稗官所载荒渺之说,为此
《万历开封府志》·三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曹金撰。金,祥符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是
《万历温州府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光蕴撰。光蕴字季宣,温州人。官至宁国府同知。是编成於万历丁巳,凡为类十二,
《岭南杂记》·二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吴震方撰。震方有《读书正音》,已著录。是编记其客游广东时所见。上卷多记山川风土
《禹门寺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戴英撰。英字上慎,宜兴人。崇祯甲戌进士。禹门寺在宜兴之龙池山。是编前志山寺僧侣,后
《江防总论》·一卷、《海防总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姜宸英撰。宸英字西溟,慈谿人。康熙丁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太姥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史起钦撰。起钦字敬所,鄞县人。万历己丑进士,官福宁州知州。太姥山在福宁州境,传尧时有
《南漳子》·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尚书大传》,已著录。之騄居於河渚,近南漳湖,因以自号。是书所纪
《西宁志》·七卷(内府藏本)国朝苏铣撰。铣,交河人。顺治丙戌进士。由卫辉府推官行取监察御史,巡按山西。裁阙改补西宁道,又
《仙都山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戴葵撰。葵,酆都人。始末未详。据其自跋,此书盖嘉靖丁未作也。仙都山在四川酆都县境,
《彰德府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是书成於嘉靖壬午,自序谓本宋《相台志》、元《相台
《两河观风便览》·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中有称万历二十年者,而所列《宗藩》一门尚无福府,则神宗中年之书也。
《新河成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工部都水郎中游季勋、沈子木、朱应时、涂渊,主事陈楠、张纯、唐炼同编。初
《烂柯山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徐日炅撰。日炅后改名日曦,浙江西安人。天启壬戌进士。烂柯山在衢州府城南三十里,因晋
《丰润县志》·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石邦政撰。邦政,丰润人。其书成於隆庆庚午,门目冗杂,绝无义例。且於历代帝王妄为区
《河防一览》·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潘季驯撰。季驯有《司空奏议》,已著录。季驯在嘉靖、万历间,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
《纪游稿》·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衡撰。衡字缑山,太仓人。万历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事迹附见《明史·王锡爵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