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奏绩书》·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附《河防述言》·一卷(内廷藏本)
国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为各河疏浚事宜及施工缓急先后之处。其《川泽考》所载,於黄河自龙门以下,至淮、徐注海,凡分汇各流,悉考古证今,颇为详尽。於注河各水及河所潴蓄各水,亦缕陈最悉。其《漕运考》亦然。《河道考》於临河要地及距河远近分条序载,较志乘加详。至於堤工修筑事宜,则皆辅所亲验,立为条制者矣。辅自康熙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凡三膺总河之任,故疏议独多。其专以治上河为治下河之策,虽据一时所见,与后来形势稍殊,然所载修筑事宜,亦尚有足资采择者。与张伯行《居济一得》,均尚非纸上之空谈也。
又《河防述言》一卷,为张霭生所撰。皆追述其友陈潢之论,故曰“述言”。潢字天一,号省斋,钱塘人。为辅之幕客。辅治河,多资其经画。康熙甲子,圣驾南巡,辅以潢功上闻,特赐参赞河务按察司佥事衔。其书凡十二篇,一曰《河性》,主於顺而利导之。二曰《审势》,谓凡有所患,当推其致患之所以然。三曰《估计》,谓省工省料,其坏必速,所费较所省为更大。四曰《任人》,主於慎选择,明赏罚,而归本於正己以率属。五曰《源流》,谓河水本清,其淤涨由挟中国之水。六曰《堤防》,主潘季驯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说,而尤以减水坝为要务,七曰《疏浚》,主於溃决之处先固其两旁,不使日扩,乃修复故道,而借引河以注之。八曰《工料》,工主於核实,料主於豫备。九曰《因革》,言今昔形势不同。十曰《善守》,谓黄河无一劳永逸之策,在时时谨小慎微,而归重於河员之久任。十一曰《杂志》,述治河之委曲。十二曰《辨惑》,则驳当时之异议也。其言往往中理,与靳辅书足相发明。今录附辅书之末,以资参考。书前冠黄河全图,乃霭生自作。虽不及钦定《河源纪略》之明确,而远胜笃什等之所记。又靳辅《奏疏》一篇,虽专为潢而发,然颇足见当日治河之始末,今亦并存之焉。
《海防图论》·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所载惟江南、浙江、山东、辽东,而福建、直隶诸省沿海之地,并无图
《天童寺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杨明撰。明不知何许人。天童寺在鄞县东六十里。晋永康间,义兴禅师居此山,有童子来供薪
《孔宅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诸绍禹撰。绍禹,松江人。青浦县治之北,地名孔宅。旧有孔子庙,相传隋末孔子三十四代裔
《云门志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元忭撰。元忭有《绍兴府志》,已著录。云门山在会稽城南。元至正十年,相里允若作《云
《三吴水利论》·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伍馀福撰。馀福有《陕西志》,已著录,是书凡分八篇。一论五堰,二论九阳江,三
《太岳太和山志》·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田玉撰。玉不知何许人,万历中宦官也。太和山即湖广均州之武当山,相传为北极玄
《千金堤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谢廷谅、周孔教、姜宏范同撰。廷谅字友可,金谿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顺庆府知
《三吴水考》·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内蕴、周大韶同撰。内蕴称吴江生员,大韶称华亭监生,其始末则均未详也。初,万历四
《上天竺山志》·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释广宾撰。天竺为东南巨刹,旧有李金庭志。广宾以其附会舛讹,甚至伪撰明太祖《竺隐
《嘉靖仁和县志》·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朝宣撰。朝宣字三吾,仁和人。官江陵知县。此志撰於嘉靖已酉,凡例谓义类悉依洪
《武功县志》·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康海撰。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救李梦阳事,坐刘瑾党削
《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慎蒙撰。蒙字山泉,归安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何钅堂所作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通行本)国朝总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廷桂等监修。《四川通志》在明代凡四修,惟《艺
《增修云林寺志》·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是编成於乾隆甲子,以灵隐旧志脱漏尚多,且圣
《西湖览胜志》·十四卷(内府藏本)国朝夏基撰。基字乐只,杭州人。是编因明田汝成本重修,十四卷中题咏居其六卷。
《扬州府志》·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张万寿撰。万寿字鹤秋,浮山人。康熙中官扬州府知府。《扬州府志》自明成化至万寿,
《广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通行本)国朝巡抚广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鉷等监修。自桂林、象郡之名著於《史记》,厥后南荒舆志
《海槎馀录》·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顾撰。字汇堂,吴县人。官至南安府知府,是编乃其官儋州时所著。凡风土、物产悉随笔记
《历代山陵考》·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王在晋撰。在晋字明初,太仓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王洽传
《华阳宫纪事》·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宋僧祖秀撰。祖秀,蜀人。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汴京陷时,随都人避兵艮岳,因纪其邱壑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