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五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后魏杨衒之撰。刘知几《史通》作羊衒之,晁公武《读书志》亦同。然《隋志》亦作杨,与今本合,疑《史通》误也。其里贯未详。据书中所称,知尝官抚军司马耳。魏自太和十七年作都洛阳,一时笃崇佛法,刹庙甲於天下。及永熙之乱,城郭邱墟。武定五年,衒之行役洛阳,感念废兴,因捃拾旧闻,追叙故迹,以成是书。以城内及四门之外分叙五篇。叙次之后先,以东面三门、南面三门、北面三门各署其新旧之名,以提纲领。体例绝为明晰,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其兼叙尔朱荣等变乱之事,委曲详尽,多足与史传参证。其他古迹艺文,及外国土风道里,采摭繁富,亦足以广异闻。刘知几《史通》云:“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蜀老事见《魏书·毛修之传》,秦人事即用此书赵逸一条。知几引据最不苟,知其说非凿空也。他如解魏文之《苗茨碑》,纠戴延之之《西征记》,考据亦皆精审。惟以高阳王雍之楼为即古诗所谓“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者,则未免固於说诗,为是书之瑕类耳。据《史通·补注篇》称:“除烦则意有所恡,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为子注。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羊衒之《洛阳伽蓝记》是也。”则衒之此记,实有自注。世所行本皆无之,不知何时佚脱。然自宋以来,未闻有引用其注者,则其刊落已久,今不可复考矣。
《治河管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潘凤梧撰。凤梧,桐乡人,贵州籍。隆庆庚午举人。是编末有茅一桂跋,称为《安边济运本书
《锡山景物略》·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王永积撰。永积字崇岩,自号蠡湖野史,无锡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
《海道经》·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惟书中“扬子江”一条,自称其名曰璚,其姓则不可考。前有明嘉靖中应
《万历广东通志》·七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郭棐、王学曾、袁昌祚同撰。棐,南海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布政使,加光禄寺卿
《四州文献摘抄》·四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毕振姬撰,其邑人司昌龄所摘抄也。振姬字亮四,高平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广西按
《朝鲜杂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明董越撰。越有《朝鲜赋》,已著录。是书繁碎无体例。以越所撰《朝鲜赋》校
《纪游稿》·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衡撰。衡字缑山,太仓人。万历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事迹附见《明史·王锡爵传》。是
《万历德州志》·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撰,,长洲人。万历二年以贡生官德州学正。是编为目凡十一。明制,德州领德平、平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尝为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至正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诸
《安澜文献》·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沈光曾撰。光曾,秀水人。官高邮州知州。是编辑前明及国朝修治南河大要,分为四篇。
《滇黔纪游》·二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陈鼎撰。鼎有《东林列传》,已著录。是编为其客游滇黔时所纪。上卷纪黔,下卷纪滇,
《畿辅通志》·一百二十卷(通行本)国朝兵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等监修。自元以来,如《析津志》诸书,所纪只及於京师。至明代以
《恒岳志》·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崇德撰。崇德字懋修,顺天人。官浑源州知州。北岳恒山在浑源州城南二十里,自汉以后,
《水经注集释订讹》·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炳巽撰。炳巽字绎旃,归安人。其书据明嘉靖间黄省曾所刊《水经注》本,而以
《敬止集》·四卷(浙江苏汪汝瑮家藏本)明陈应芳撰。应芳字元振,泰州卫人。万历乙未进士,官福建布政司参政。淮南夙称泽国,而
《陕西志》·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伍馀福撰。馀福字天锡,临川人。正德丁丑进士,官陕西按察司副使。是编成於成化乙未,以
《目营小辑》·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陆化熙撰。化熙有《诗通》,已著录。是书以十三省布政司为纲,系以所属府州县卫所。凡
《罗浮山志》·十二卷(内府藏本)国朝陶敬益撰。敬益,江宁人。康熙中官博罗县知县。是编因黎惟敬旧志,益以僧尘异《名峰图说》
《弘治湖州府志》·二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珣撰。珣,曹县人。成化己丑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是志乃弘治辛亥珣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朱长文撰。长文字伯原,苏州人。未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后以苏轼荐,充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