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徐兢撰。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是书末附其行状,称瓯宁人,《文献通考》则作和州历阳人,思陵《翰墨志》又作信州徐兢。似当以行状为确。《通考》又称兢为铉之裔,自题保大骑省世家,考王铚《默记》,称徐铉无子,惟锴有后,居摄山前开茶肆,号徐十郎。铉、锴诰敕尚存,则《通考》亦误传也。据兢行状,宣和六年高丽入贡,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兢以奉议郎为国信使,提辖人船礼物官,因撰《高丽图经》四十卷,还朝后诏给札上之。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事,兼掌书学,后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其书分二十八门,凡其国之山川、风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之仪文,往来之道路,无不详载。而其自序尤拳拳於所绘之图。此本但有书而无图,已非完本。然前有其侄蒇题词一首,称书上御府,其副藏家。靖康丁未,兵乱失之。后从医者得其本,惟《海道》二卷无恙。又述兢之言,谓世传其书,往往图亡而经存。欲追画之,不果就,乃以所存者刻之澂江郡斋。周煇《清波杂志》亦称兢仿元丰中王云所撰《鸡林志》为《高丽图经》。物图其形,事为其说。盖徐素善丹青也。宣和末,老人在历阳(案此“老人”字疑为先人之讹,盖指其父邦彦也)虽得见其书,但能抄其文,略其绘事。乾道中刊於江阴郡斋者,即家间所传之本,图亡而经存。盖兵火后徐氏亦失元本云云,是宋时已无图矣。又张世南《游宦记闻》曰:高丽是年有请於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於是以徐兢为国信使、礼物官。则兢之行,特以工书遣,而留心记载乃如是。今其篆书无一字传世,惟此编仅存。考魏了翁《鹤山集》,称兢篆於《说文解字》以外自为一家,虽其名兢字见於印文者,亦与篆法不同云云。则其篆乃灭裂古法者,宜不为后人所藏弆。然此编已足以传兢,虽不传其篆可也。
《台海使槎录》·八卷(原任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黄叔璥撰。叔璥有《南征记程》,已著录。兹编乃康熙壬寅叔璥为御史时巡视台湾
《居济一得》·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伯行撰。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是编乃伯行为河道总督时相度形势,录之以备参考
《金山杂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略》,已著录。金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循吉少时,尝读书
《玉山遗响》·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贞生撰。贞生号篑山,庐陵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玉山在泰和仁善乡
《关中陵墓志》·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祁光宗撰。光宗后更名伯裕,滑县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乃光宗督学陕西
《治河管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潘凤梧撰。凤梧,桐乡人,贵州籍。隆庆庚午举人。是编末有茅一桂跋,称为《安边济运本书
《穹窿山志》·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李标撰。山在苏州府城西。是编前四卷杂录序记、疏引等作,后二卷纪游览题赠之诗。盖是
《钦定热河志》·八十卷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热河即古武列水,避暑山庄在焉。旧设热河道,领四厅。今置承德府,领平泉一州,滦平
《泉南杂志》·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陈懋仁撰。懋仁字无功,嘉兴人。官泉州府经历。《浙江通志》称其不以簿书废铅椠,记泉
《岭外代答》·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周去非撰。去非字直夫,永嘉人。隆兴癸未进士,淳熙中官桂林通判。是书即作於桂林代归之后,
《崆峒山志》·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李应奇撰。应奇字鹤崖,平凉人。崆峒山在平凉府城西。是书成於万历中,凡分七门,曰《
《登封县志》·十卷(内府藏本)国朝张圣诰撰。圣诰字紫书,号韦菴,广宁人。官登封县知县。初,顺治五年,圣诰之叔父朝端知登封
《嘉靖真定府志》·三十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雷礼撰。礼有《六朝索隐》,已著录。是编乃礼以吏部考功司郎中谪大名通判时奉檄
《破山兴福寺志》·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程嘉燧撰。嘉燧字孟阳,休宁人。崇祯末布衣。《明史·文苑传》附载《唐时升传》末。
《九边考》·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魏焕编。焕字东洲,长沙人。嘉靖乙丑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是书作於嘉靖辛丑。第一卷为
《徽州府志》·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汪舜民撰。舜民,婺源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郧阳。是书成於弘治壬戌。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为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问
《万历馀杭县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戴日强撰。日强,蒙城人。官馀杭县知县。是编成於万历丙辰,分十门,子目六十有二。
《仙都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道士陈性定撰。仙都山古名缙云山,唐天宝中敕改今名。此志分六门,曰《山川》,曰《祠宇》
《清江县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秦镛撰。镛,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清江向无志,崇祯壬午,镛始创修。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