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徐兢撰。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是书末附其行状,称瓯宁人,《文献通考》则作和州历阳人,思陵《翰墨志》又作信州徐兢。似当以行状为确。《通考》又称兢为铉之裔,自题保大骑省世家,考王铚《默记》,称徐铉无子,惟锴有后,居摄山前开茶肆,号徐十郎。铉、锴诰敕尚存,则《通考》亦误传也。据兢行状,宣和六年高丽入贡,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兢以奉议郎为国信使,提辖人船礼物官,因撰《高丽图经》四十卷,还朝后诏给札上之。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事,兼掌书学,后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其书分二十八门,凡其国之山川、风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之仪文,往来之道路,无不详载。而其自序尤拳拳於所绘之图。此本但有书而无图,已非完本。然前有其侄蒇题词一首,称书上御府,其副藏家。靖康丁未,兵乱失之。后从医者得其本,惟《海道》二卷无恙。又述兢之言,谓世传其书,往往图亡而经存。欲追画之,不果就,乃以所存者刻之澂江郡斋。周煇《清波杂志》亦称兢仿元丰中王云所撰《鸡林志》为《高丽图经》。物图其形,事为其说。盖徐素善丹青也。宣和末,老人在历阳(案此“老人”字疑为先人之讹,盖指其父邦彦也)虽得见其书,但能抄其文,略其绘事。乾道中刊於江阴郡斋者,即家间所传之本,图亡而经存。盖兵火后徐氏亦失元本云云,是宋时已无图矣。又张世南《游宦记闻》曰:高丽是年有请於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於是以徐兢为国信使、礼物官。则兢之行,特以工书遣,而留心记载乃如是。今其篆书无一字传世,惟此编仅存。考魏了翁《鹤山集》,称兢篆於《说文解字》以外自为一家,虽其名兢字见於印文者,亦与篆法不同云云。则其篆乃灭裂古法者,宜不为后人所藏弆。然此编已足以传兢,虽不传其篆可也。
《朝鲜杂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明董越撰。越有《朝鲜赋》,已著录。是书繁碎无体例。以越所撰《朝鲜赋》校
《金井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虬绿撰。虬绿字秋岛,乌程人。自号苍弁山人,又号大海樵人。案,金井在乌程之黄龙山,
《赤松山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道士倪守约撰。守约,未详何许人。书前自序,称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又自署松山羽士,
《岁华纪丽谱》·一卷、附《笺纸谱》·一卷、《蜀锦谱》·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费著撰。著,华阳人。尝举进士,授国子监助教
《湖州府志》·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是书分《土地》、《人民》、《政事》三门。每门各
《灵谷寺志》·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云撰。云号舫翁,安福人。灵谷寺在江宁锺山之左,明太祖迁梁宝志塔於此,改赐今名
《岭海见闻》·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钱以垲撰。以垲游宦广东,前后八载,所作《罗浮外史》,已著录。此编又其杂录见闻之书
《百夷传》·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钱古训撰。古训,馀姚人。洪武甲戌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百夷即麓川平缅宣慰
《罗浮山志会编》·二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宋广业撰。广业字澄溪,长洲人。康熙中官至山东济东道。后因其子志益为瑞州知
《问水集》·五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刘天和撰。天和有《仲志》,已著录。嘉靖初,黄河南徙,天和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乃疏
《蜀中名胜记》·三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曹学佺撰。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案,学佺所著,本无此书之名。此本乃万历
《两河清汇》·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薛凤祚撰。凤祚有《圣学宗传》,已著录。凤祚虽亦从讲学者游,而其学乃出鹿善继、孙奇
《赤城会通记》·二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启撰。启号柏山,黄岩人。成化丁末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是编取陈耆卿《赤
《萧山水利书初集》·二卷、《续集》·一卷、《三集》·三卷、《附集》·一卷(浙江江启淑家藏本)《初集》,明富玹编,国朝来鸿
《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乾隆四十七年奉敕撰。是年春,以中州有事於河工,特命侍卫阿弥达祭告西宁河神,因西溯河源,绘图具奏
《仙都山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戴葵撰。葵,酆都人。始末未详。据其自跋,此书盖嘉靖丁未作也。仙都山在四川酆都县境,
《浙西水利书》·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姚文灏撰。文灏,贵溪人。成化甲辰进士,官工部主事。考《明孝宗实录》,载弘治九年七
《陕西通志》·一百卷(通行本)国朝署理陕西总督、吏部尚书刘於义等监修。陕西旧《通志》为康熙中巡抚贾汉复所修,当时皆称其简
《姑孰备考》·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夏之符撰。之符字玹伯,当涂人。顺治中修《太平府志》未成,乃删其八志、二表而为此书
《河朔访古记》·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亦不云谁作。考元刘仁本《羽庭集》有是书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