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参》·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钱彭曾撰。彭曾号觉龛,钱塘人。是书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但标每节之目。首为《图说》,其方圆黑白虽皆《易》外之枝节,而自宋以来犹有所受。又旁及历法、推步、奇门、九宫、干支、纳音,虽不得汉儒之本法,而其说犹有所传。又广而推及五岳地形、《禹贡》水道、堪舆、律吕、井田、兵法、道家、佛家、选择、六壬,殊泛滥庞杂,无所纪极。然则五藏六府亦配阴阳,将曰《易》为医作乎?方罫圆棋亦合奇偶,将曰《易》为奕作乎?至所诠释则与图渺不相关,仍不过摘句寻章,循文推演,间或自出新意,又往往乖舛。如谓《乾》为四月之卦,犹未分龙,雨未时行,故曰“潜龙”。《坤》之“履霜坚冰”乃指忠臣孝子而言,其初发一念为“履霜”,历久不变为“坚冰”。自有《易》以来无此说也。
《易序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镛撰。镛字大音,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是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
《易经辨疑》·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问达撰。问达字天民,江都人。前有康熙己未广平冀如锡《序》,称其得力於阳明良知之
《易说》·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汝惺撰。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皆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谓汉儒所传三《礼》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
《图书质疑》(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明薛侃撰。侃字尚谦,号中离,揭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行人司司正。事迹具《明史》本
《周易传义约说》·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方献夫撰。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案朱彝尊《经义考》引《
《大易疏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藻撰。芝藻字淇瞻,溧水人。顺治甲午举人。其书论《九畴》本於《洛书》,谓万物之
《易论》(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国朝徐善撰。书首有沈廷劢《序》,称为南州徐敬可,则当为南昌人,而善自署曰嘉禾。
《周易晓义》·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唐一麟撰。一麟,宜兴人。由贡生官江宁府学训道。是书成於乾隆戊辰。大旨主於义理,与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
《读易举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俞琬撰。是书《文渊阁书目》、焦竑《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於录。然外间传本殊稀,故
《易筌》·六卷、《附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焦竑撰。竑字弱侯,应天旗手卫籍,山东日照人。万历己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
《河洛先天图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天真撰。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安仁县训导。其言《易》,大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纂。自宋以来,惟说《易》者至夥,亦惟说《易》者多岐。门户交争,务求相
《易说》·四卷(永乐大典本)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宗室子也。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累迁大理丞,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事迹见
《周易清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江见龙撰。见龙字寿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其说《易》,主象与理而略於数。如解《
《易经补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芬撰。芬字舒林,歙县人。其书全列《本义》於前,而以己所发明附赘於末,皆标“补”字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易原就正》·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包仪撰。仪字羽修,邢台人。拔贡生。其始末无考。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
《易经通注》·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敕撰。首载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