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朱子撰。考《朱子年谱》,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官同安主簿。以县学释奠旧例,止以人吏行事,求《政和五礼新仪》於县,无之。乃取《周礼》、《仪礼》、《唐开元礼》、《绍兴祀令》,更相参考,画成礼仪、器用、衣服等图。训释辨明,纤微必备。此《释奠礼》之初稿也。淳熙六年己亥,差知南康军,奏请颁降礼书,又请增修礼书,事未施行。绍熙元年庚戌,改知漳州。复列上释奠礼仪数事,且移书礼官,乃得颇为讨究。时淳熙所镂之版已不复存,后乃得於老吏之家。又以议论不一,越再岁始能定议,而主其事者适徙他官,遂格不下。此《释奠礼》之再修也。绍熙五年甲寅,除知潭州。会前太常博士詹元善还为太常少卿,始复取往年所被敕命,下之本郡。吏文繁复,几不可读。且曰属有大典礼,未遑遍下诸州。时朱子方召还奏事,又适病目,乃力疾钩校,删剔猥杂,定为四条,以附州案,俾移学官。是为最后之定稿,即此本也。书首载淳熙六年《礼部指挥》一通,《尚书省指挥》一通,次《绍熙五年牒潭州州学备准指挥》一通,皆具录原文。次《州县释奠文宣王仪》,次《礼器十九图》。其所行仪节,大抵采自杜氏《通典》及《五礼新仪》,而折衷之。后来二丁行事,虽仪注少有损益,而所据率本是书。惟所列两庑从祀位次,有吕祖谦、张栻,则其事在理宗以后。又有咸淳三年改定位次之文。检勘《宋史·礼志》,载咸淳诏书,其先儒名数及东西次序,与此书一一吻合,与朱子益不相及。盖后人随时附益,又非其原本矣。
《贡举叙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宋陈彭年撰。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实《册府元龟·贡举》一门之《总序》。以彭年
《北郊配位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康熙二十四年,太常寺卿徐元珙疏奏,现行祀典
《救荒活民补遗书》·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朱熊撰。熊字维吉,江阴人。取宋从政郎董煟原书,而益以有明恤赈制诏,及
《海运编》·二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崔旦撰。旦字伯东,平度人。是书成於嘉靖甲寅。时因运道艰阻,议者欲开胶莱河以复海
《经世实用编》·二十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冯应京撰。应京有《六家诗名物疏》,已著录。是编乃万历甲辰应京下诏狱时所成,
《淮鹾本论》·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胡文学撰。文学有《疏稿》,已著录。是书乃文学於顺治庚子、辛丑间官两淮巡盐御史时作
《漕书》·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鸣凤撰。鸣凤有《桂胜》,已著录。是书专论漕运利弊,分为八篇:曰《漕政》、《漕司》、《
《国朝谥法考》·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撰。始於国初,下迄康熙三十四年,大臣之赐谥者咸录焉。凡亲王十八人,郡王十
《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雍正五年世宗宪皇帝敕撰。乾隆四年告成,御制序文颁行。凡《八旗分志》十七卷,《土田志》五卷,《
《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郎廷极撰。廷极字紫衡,镶黄旗汉军。此本题曰广宁,其原籍也。官至江西总
《政和五礼新仪》·二百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议礼局官知枢密院郑居中等奉敕撰。徽宗御制序文,题“政和新元三月一日”,盖
《改元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宗室朱常氵眄撰。前有自序,载嘉靖壬午鲁国常氵眄识。考《明史·诸王世表》不载其名,盖鲁
《元内府宫殿制作》·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所记元代门廊宫殿制作甚详,而其辞鄙俚冗赘,不类文士之所为。疑当时营缮
《漕运通志》·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杨宏撰。宏字希仁,海州大河卫人。嘉靖中,以指挥使署都督同知,总运江北。旧有
《西汉会要》·七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宋徐天麟撰。天麟字仲祥,临江人。开禧元年进士,调抚州教授。历武学博士,通判惠、潭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卷乾隆四十一年,户部侍郎金简恭撰进呈。初,乾隆三十八年诏纂修《四库全书》,复命择其善本,校正
《学科考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董其昌撰。其昌字元宰,华亭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
《钦定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杜佑《通典》,终於天宝之末。是书所续,自唐肃宗至德元年讫明崇祯末年。凡《
《通漕类编》·九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在晋撰。在晋有《历代山陵考》,已著录。是书先漕运,次河渠,附以海运、海道。前有
《明漕运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国朝曹溶撰。溶有《崇祯五十宰相传》,已著录。此书溶自载於所辑《学海类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