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碑记目》·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王象之撰。象之,金华人。尝知江宁县。所著有《舆地纪胜》二百卷,今未见传本,此即其中之四卷也。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次,而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於下。起临安,讫龙州,皆南渡后疆域。其中颇有考订精确者,如镇江府丹徒《梁太祖文皇神道碑》,辨其为梁武帝父。《成都府殿柱记》作於汉兴平初年,知其非锺会书。嘉定府《移水记》有“嘉州”二字,知其非郭璞书。台州临海庆恩院、定光院、明智院、明恩院,婺州义乌真如院诸碑,福州乌石《宣威感应王庙碑》,并书会同,则知吴越实曾用契丹年号。皆确有证据。至如上霄峰夏禹石刻,南康军已载之,又载於江州。孔子《延陵十字碑》,镇江府既两载,又载於江阴军,又载於昌州。又如徽州则载歙州折绢本末一事,澧州则载杮木成文太平字。皆於碑志无涉,颇属不伦。又思州下独载《夏总幹墓志略》一篇,大书附入,体例更为庞杂。然所采金石文字,与他书互有出入,可以订正异同。而图经舆记亦较史志著录为详。虽残阙之本,要未尝无裨於考证也。
《宝刻类编》·八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载其名,诸家书目亦未著录,惟《文渊阁书目》有之。然世无传
《闲者轩帖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是编所记自《兰亭》而下至文徵明之《停云馆
《石墨镌华》·六卷、《附录》·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赵崡撰。崡字子函,盩厔人。万历乙酉举人。崡家近汉、唐故都,多古石刻
《法帖谱系》·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曹士冕撰。按《书史会要》,士冕字端可,号陶斋,昌谷之后。昌谷为曹彦约别号,则都昌
《名迹录》·六卷、《附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朱珪编。珪字伯盛,昆山人。旧本或题曰元人。观其首列洪武二年昆山城隍
《求古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炎武性好远游,足迹几遍天下。搜金石之文,
《吴中金石新编》·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陈暐撰。暐字耀卿,河南人。弘治中官苏州通判,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
《唐碑帖跋》·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锡珪撰。锡珪字禹锡,会稽人。是书所载皆唐碑,惟末附五代杨凝式一人。皆就锡珪所见,
《籀史》·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翟耆年撰。耆年字伯寿,参政汝文之子,别号黄鹤山人。是书首载《宣和博古图》,有“绍兴十
《石刻铺叙》·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曾宏父撰。宏父字幼卿,自称凤墅逸客,庐陵人。是书虽远引石经及秘阁诸本,而自述
《文渊阁书目》·四卷(内府藏本)明杨士奇编。士奇有《三朝圣谕录》,已著录。是编前有正统六年题本一通,称各书自永乐十九年南
《菉竹堂书目》·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叶盛撰。盛有《叶文庄奏议》,已著录。此其家藏书之目。中为《经》、《史》、《子》、
《瘗鹤铭辨》·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张弨撰。弨亲至焦山搨原铭,较宋黄长睿、董逌所载者多得八字,所辨亦较顾元庆书为详核
《竹云题跋》·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澍撰。皆其临摹古帖题跋,裒合成编。澍本工书,故精於鉴别,而於源流同异,考证尤详
《郡斋读书志》·四卷、《后志》·二卷、《考异》·一卷、《附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郡斋读书志》四卷,宋晁公武撰。《
《金石表》·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国朝曹溶撰。溶有《崇祯五十宰相传》,已著录。是书杂列所蓄碑帖之目。前有自序,称“予行
《兰亭续考》·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俞松撰。松字寿翁(案,俞庭椿亦字寿翁,二人同姓同字,同在宋末,而实非一人,谨附识
《金陵古金石考》·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顾起元撰。起元字太初,江宁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舆地碑记目》·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王象之撰。象之,金华人。尝知江宁县。所著有《舆地纪胜》二百卷,今未见传本,此即其
《授经图》·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睦撰。睦有《易学识疑》,已著录。是编所述,经学源流也。案《崇文总目》有《授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