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十卷(通行本)
汉贾谊撰。《汉书·艺文志·儒家》贾谊五十八篇。《崇文总目》云: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卷,别本或为十卷。考今隋、唐志皆作十卷,无九卷之说。盖校刊《隋书》、《唐书》者未见《崇文总目》,反据今本追改之。明人传刻古书,往往如是,不足怪也。然今本仅五十六篇,又问孝一篇有录无书,实五十五篇,已非北宋本之旧。又陈振孙《书录解题》称,首载过秦论,末为吊湘赋,且略节谊本传於第十一卷中。今本虽首载过秦论,而末无吊湘赋,亦无附录之第十一卷,且并非南宋时本矣。其书多取谊本传所载之文,割裂其章段,颠倒其次序,而加以标题,殊瞀乱无条理。《朱子语录》曰:贾谊《新书》除了《汉书》中所载,馀亦难得粹者,看来只是贾谊一杂记稿耳。中间事事有些个。陈振孙亦谓其非《汉书》所有者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今考《汉书》谊本传赞,称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於世事者著於传。应劭《汉书注》亦於《过秦论》下注曰:贾谊书第一篇名也。则本传所载皆五十八篇所有,足为显证。赞又称三表五饵以系单于。颜师古注所引贾谊书,与今本同。又文帝本纪注引贾谊书卫侯朝於周,周行人问其名,亦与今本同。则今本即唐人所见,亦足为显证。然决无摘录一段立一篇名之理,亦决无连缀十数篇合为奏疏一篇上之朝廷之理。疑谊《过秦论》、《治安策》等本皆为五十八篇之一,后原本散佚,好事者因取本传所有诸篇,离析其文,各为标目,以足五十八篇之数,故饾飣至此。其书不全真,亦不全伪,朱子以为杂记之稿,固未核其实,陈氏以为决非谊书,尤非笃论也。且其中为《汉书》所不载者,虽往往类《说苑》、《新序》、《韩诗外传》,然如青史氏之记,具载胎教之古礼。《修政语》上下两篇,多帝王之遗训。《保傅篇》、《容经篇》并敷陈古典,具有源本。其解《诗》之驺虞、《易》之潜龙、亢龙,亦深得经义。又安可尽以浅驳不粹目之哉!虽残阙失次,要不能以断烂弃之矣。
《绪山会语》·二十五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钱德洪撰。德洪有《平濠记》,已著录。《明史·儒林传》称四方士从王守仁学者,皆
《紫阳宗旨》·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王佖撰。佖,东阳人,即淳祐壬子作《朱子年谱序》者也。其书采辑《朱子文集》
《王刘异同》·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百家撰。是书大旨,在以刘宗周慎独之说,补王守仁良知之罅漏。首述二家立说之异,继
《泾野子内篇》·二十七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说翼》,已著录。柟师事渭南薛敬之,其学以薛瑄为宗。是书乃其
《新语》·二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汉陆贾撰。案:《汉书》贾本传称著《新语》十二篇。《汉书·艺文志》儒家陆贾二十七篇,盖兼他
《读书小记》·三十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洪洞人。雍正中贡生。是编乃其随笔札记,教授生徒
《性图》·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黄采撰。采字亮公,号复堂,南城人。是书立为六图,以发明心性之旨。一曰性图,二曰心图,
《诸儒学案》·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是书辑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谢良佐、杨时、
《广祀典议》·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肃公撰。肃公有《读礼问》,已著录。是书力辟二氏及诸淫祀,持议甚正。然皆儒者之
《榕村语录》·三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编为其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有光地
《礼要乐则》·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阮鹗撰。鹗,桐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事迹附见《明史·胡宗宪
《学规类编》·二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伯行撰。是编乃康熙丁亥,伯行官福建巡抚,建鼇峰书院,因并刊学规以示诸生。卷
《朱子抄释》·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吕柟撰。是编乃嘉靖丙申柟为国子监祭酒时所定。宋儒之中,惟朱子著述最富,辨论亦最多。
《子家子》·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家颐撰。颐字养正,眉山人。其始末未详。卫湜《礼记集说》尝引其语,则亦研经之士也。此书赵希
《呻吟语》·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吕坤撰。坤有《四礼质疑》,已著录。此编上三卷为内篇,下三卷为外篇,盖万历壬辰刊
《盐铁论》·十二卷(内府藏本)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人。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
《杂诫》·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方孝孺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天台人。以荐召授汉中府学教授。建文中,
《王门宗旨》·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汝登编。汝登有《圣学宗传》,已著录。是编首载王守仁讲学之语,并其奏疏、杂著、诗
《正蒙释》·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明高攀龙集注,徐必达发明。攀龙有《周易易简说》,必达有《南京都察院志》,均已著录
《心经》·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真德秀撰。是编集圣贤论心格言,而以诸家议论为之注。末附四言赞一首。端平元年,颜若愚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