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一卷(永乐大典本)
晋傅玄撰。玄字休奕,北地人。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晋书·本传》称玄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别,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行世。玄初作内篇成,以示司空王沈。沈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於往代。其为当时所重如此。《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载《傅子》一百二十卷,马总《意林》亦同,是唐世尚为完本。宋《崇文总目》仅载二十三篇,较之原目,已亡一百一十七篇。故《宋史·艺文志》仅载有五卷。其后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尚见其名。元明之后,藏书家遂不著录,盖已久佚。今检《永乐大典》中散见颇多,且所标篇目咸在,谨采掇裒次,得文义完具者十有二篇,曰正心,曰仁论,曰义信,曰通志,曰举贤,曰重爵禄,曰礼乐,曰贵教,曰检商贾,曰校工,曰戒言,曰假言。又文义未全者十二篇。曰问政,曰治体,曰授职,曰官人,曰曲制,曰信直,曰矫违,曰问刑,曰安民,曰法刑,曰平役赋,曰镜总叙。篇目视《崇文总目》较多其一,疑问刑、法刑本属一篇,《永乐大典》误分为二耳。其《宋志》五卷原第,已不可考。谨依文编缀,总为一卷。其有《永乐大典》未载而见於他书所徵引者,复蒐辑得四十馀条,别为附录,系之於后。晋代子家,今传於世者,惟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葛洪《抱朴子》、稽含《草木状》、戴凯之《竹谱》尚存。然《博物志》、《搜神记》皆经后人窜改,已非原书。《草木状》、《竹谱记录》琐屑,无关名理。《抱朴子》又多道家诡诞之说,不能悉轨於正。独玄此书所论,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以视《论衡》、《昌言》皆当逊之。残编断简,收拾於阙佚之馀者,尚得以考见其什一,是亦可为宝贵也。
《曾子》·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汪晫编。晫字处微,绩溪人。是书成於庆元嘉泰间。咸淳十年,其孙梦斗与子思子同献於朝,得赠
《论性书》·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裔介撰。是书引《书》、《易》、《孝经》、《论语》、《家语》、《左传》、《礼记》、
《程子详本》·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龙正编。龙正有《救荒策会》,已著录。龙正以《二程遗书》虽朱子所手编,而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康熙五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初,朱子门人陈淳撰《性理字义》,熊刚大又撰《性理群书》,性理之名由是
《学规类编》·二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伯行撰。是编乃康熙丁亥,伯行官福建巡抚,建鼇峰书院,因并刊学规以示诸生。卷
《性理析疑》·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蔡洛撰。洛武平人。此书皆举宋儒之说,摘条设问,分二十七门。或引先儒之言,或出己
《薛方山纪述》·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薛应旂撰。应旂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此其平日所钞先正格言。前有自识,称凡所
《龙沙学录》·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王在晋撰。在晋有《历代山陵记》,已著录。是编辑宋儒程、朱以下及明王守仁、罗汝芳诸人
《小学集注》·六卷(通行本)宋朱子撰。明陈选注。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事
《一书增删》·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俞邦时撰。邦时号敬轩,新昌人。是编名曰《一书》者,以一为本也。第一卷曰元卷,为传四
《续孟子》·二卷(福建巡抚采巡本)唐林慎思撰。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十年进士。十一年又中宏词拔萃魁,授秘书省校书郎,兴
《性理要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蔡清撰。清有《易经蒙引》,已著录。是编以《性理要解》为名,而上卷题虚斋《看太极图
《罍菴杂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兹编则随其所偶得,杂书成帙,每喜以数言理。盖
《朱子为学考》·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童能灵撰。能灵有《周易剩义》,已著录。是编考朱子为学之次第,分年记载,而於讲学
《同异录》·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书采汉以来名臣奏疏、杂文有关於典章政事之大者,
《砭身集》·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鸣珂撰。鸣珂有《易图疏义》,已著录。《陕西通志》谓鸣珂有志圣贤之道,随处体认,有
《后渠庸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此其笔记之文。如论春王正月为周正;幽赞於神明而
《敬义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文澍撰。亦《石畦集》中之一也。大旨述程、朱之绪言,驳陆、王之高论,无所发明,亦无
《论学要语》·一卷、《洞语》·一卷、《接善编》·一卷、《人伦外史》·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阳撰。阳字一舒,安福人。由
《致知格物解》·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裔介撰。是编上卷载程子、朱子格致之说,下卷列诸儒格致之说,而附以裔介所作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