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旧本题隋王通撰。《唐志》文中子《中说》五卷、《通考》及《玉海》则作十卷,与今本合。凡十篇。末附序文一篇及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一篇,通子福畤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一篇,通弟绩与陈叔达书一篇。又录关子明事一篇,卷末有阮逸序,又有福畤贞观二十三年序。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尝辨通以开皇四年生,李德林以开皇十一年卒,通方八岁。而有德林请见,归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沾襟事。关朗以太和丁巳见魏孝文帝,至开皇四年通生已相隔一百七年,而有问礼於朗事。薛道衡以仁寿二年出为襄州总管,至炀帝即位始召还。又《隋书》载道衡子收,初生即出继族父儒,及长不识本生,而有仁寿四年通在长安见道衡,道衡语其子收事。洪迈《容斋随笔》又辨《唐书》载薛收以大业十三年归唐,而世家有江都难作,通有疾,召薛收共语事。王应麟《困学纪闻》亦辨《唐会要》载武德元年五月始改隋太兴殿为太极殿,而书中有隋文帝召见太极殿事。皆证以史传,牴牾显然。今考通以仁寿四年自长安东归河汾,即不复出,故世家亦云大业元年一徵又不至。而周公篇内乃云子游太乐,闻龙舟五更之曲。阮逸注曰:太乐之署,炀帝将游江都,作此曲。《隋书·职官志》曰:太常寺有太乐署,是通於大业末年复至长安矣。其依托谬妄,亦一明证。考《杨炯集》有《王勃集序》,称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末,退,讲艺於龙门。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炯为其孙作序,则记其祖事必不误。杜牧《樊川集》首有其甥裴延翰序,亦引《文中子》曰,言文而不及理,王道何从而兴乎二语。亦与今本相合。知所谓文中子者实有其人。所谓《中说》者其子福郊、福畤等纂述遗言,虚相夸饰,亦实有其书。第当有唐开国之初,明君硕辅不可以虚名动。又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诸人老师宿儒,布列馆阁,亦不可以空谈惑。故其人其书皆不著於当时,而当时亦无斥其妄者。至中唐以后,渐远无徵,乃稍稍得售其欺耳。宋咸必以为实无其人,洪迈必以为其书出阮逸所撰,诚为过当。讲学家或竟以为接孔、颜之传,则傎之甚矣。据其伪迹炳然,诚不足采,然大旨要不甚悖於理。且摹拟圣人之语言自扬雄始,犹未敢冒其名。摹拟圣人之事迹则自通始,乃并其名而亻朁之。后来聚徒讲学,酿为朋党,以至祸延宗社者,通实为之先驱。坤之初六,履霜坚冰。姤之初六,系於金柅。录而存之,亦足见儒风变古,其所由来者渐也。
《薛子庸语》·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薛应旂撰。是编乃其讲学之语。分二十四篇,各以首二字为篇名,而每条冠以薛子曰,大意
《读书小记》·三十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洪洞人。雍正中贡生。是编乃其随笔札记,教授生徒
《信古馀论》·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徐三重撰。三重有《馀言》,已著录。是编乃其讲学语录。《江南通志》称所著《庸斋日记》
《甘泉新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湛若水撰。若水之学以虚明为宗,故其论心则以为主一而无物,其论性则以宋儒理气对举为
《存人编》·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颜元撰。是书为其《四存编》之四。前二卷一名《唤迷途》,皆以通俗之词劝喻僧、尼、道士
《张子抄释》·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吕柟撰。是编摘录张子之书。以《西铭》、《东铭》为冠,次《正蒙》十九篇,次《经学理窟
《明伦集》·三卷(永乐大典本)宋涂近正撰。近正字尊爵,筠阳人。欧阳伟跋谓其隐德弗耀,以私淑诸人为己任,谢枢跋则称致政涂公
《程子详本》·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龙正编。龙正有《救荒策会》,已著录。龙正以《二程遗书》虽朱子所手编,而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内府藏本)宋咸淳庚午导江黎靖德编。初,朱子与门人问答之语,门人各录为编。嘉定乙亥,李道传辑廖德
《馀山遗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劳史撰。史字麟书,号馀山,馀姚人。是书谓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故多本易理
《存性编》·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颜元撰。元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人。明末,其父戍辽东,殁於关外。元贫无立锥,百计拮据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真德秀撰。德秀有《四书集编》,已著录。是书因《大学》之义而推衍之。首曰帝王
《夜行烛》·(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曹端撰。端有《太极图说述解》,已著录。明初理学,以端为冠。而其父崇事佛、老
《读朱随笔》·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陇其撰。陇其有《读礼志疑》,已著录。是编乃其读《朱子大全集》时取所心得,随笔标
《薛子道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薛瑄撰。皆自瑄《读书录》中摘出,别立此名,以炫俗听。盖明末诡诞之习,凡属古
《道林诸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蒋信撰。信字卿实,常德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贵州提学副使。尝师王守仁,又师湛若
《三儒类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徐用检编。用检字鲁源,兰溪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是书汇录薛瑄、陈献章
《读白鹿洞规大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任德成撰。德成字象元,吴江人。是书取朱子《白鹿洞规》原文,各分段落,标於每
《崇正辨》·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胡寅撰。寅有《读史管见》,已著录。是书专为辟佛而作。每条先引释氏之说於前,而辨正於后
《续小学》·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叶鉁编。鉁号潜夫,嘉善人。是书成於康熙辛未。以朱子《小学》一书所采至宋淳熙而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