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官至工部侍郎,兼秘书监。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心传邃於史学,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二书,为史家所重,而经术亦颇究心。高斯得《耻堂存稿》有《学易编》、《诵诗训》二书《跋》,曰:“秀岩先生近世大儒也,世徒见其论著藏於明堂石室,金匮玉版,遂以良史目之。不知先生中年以后,穷极道奥,经术之邃,有非近世学士大夫所能及者。”虽弟子尊师之词,要非甚溢美也。是书於嘉定九年竭二百八日之力,排纂蒇业,以岁在丙子为名。所取惟王弼、张子、程子、郭雍、朱子五家之说,而以其父舜臣《易本传》之说证之,亦间附以己意。原书十五卷,高斯得尝与《诵诗训》合刻於桐江,今已散佚。此本为元初俞琬所钞,后有琬《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钞其可取者”云云,盖所存不及十之一矣。然琬邃於《易》学,凡所采摭,皆其英华,则大旨犹可概见也。心传《自序》,称“采王氏、张子、程子与朱文公四家之传,而间以周子、邵子及先君子之说补之,自唐以上诸儒字义之异者亦附见焉。”而琰跋所列则无周子、邵子,而有郭子和。子和,郭雍之字,即著《郭氏传家易说》者也。心传原书不存,未详孰是。考周子《通书》、邵子《皇极经世》,虽皆阐《易》理,而实於《易》外别自为说,可以引为义疏者少。惟郭雍依经阐义,具有成书,或心传之《序》传写有误欤?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书。其子
《读易镜》·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常熟人。是书悉依今本次序,每一卦一节,列《经》文於前,列讲义於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周易辑说存正》·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是书分《经》二篇、《传》十篇,一依《本义
《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大易合参讲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用行撰。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是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
《易林疑说》(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瞿崃撰。瞿崃字稚实,晋江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先是,瞿崃之父著
《周易清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江见龙撰。见龙字寿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其说《易》,主象与理而略於数。如解《
《易纬坤灵图》·一卷(永乐大典本)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
《易酌》·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刁包撰。包字蒙吉,祁州人。前明天启辛卯举人。是书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
《易经辨疑》·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郑国器撰。国器,湘乡人。是书首为《图书辨疑》,次为《羲易辨疑》,以旧传先天八卦方
《易说存悔》·二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国朝汪宪撰。宪字千波,钱塘人。乾隆乙丑进士,官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是书大旨谓学《易》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李衡撰。衡字彦平,江都人。乾道中官秘阁修撰,寻除御史改起居郎。事迹具《宋史》
《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
《周易文诠》·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赵汸撰。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隐居著述,作东山精舍
《易经增注》·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用注疏之本,随文阐发
《周易古占法》·一卷、《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程迥撰。迥字可久,初家宁陵之沙随,后徒馀姚。受经於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