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官至工部侍郎,兼秘书监。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心传邃於史学,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二书,为史家所重,而经术亦颇究心。高斯得《耻堂存稿》有《学易编》、《诵诗训》二书《跋》,曰:“秀岩先生近世大儒也,世徒见其论著藏於明堂石室,金匮玉版,遂以良史目之。不知先生中年以后,穷极道奥,经术之邃,有非近世学士大夫所能及者。”虽弟子尊师之词,要非甚溢美也。是书於嘉定九年竭二百八日之力,排纂蒇业,以岁在丙子为名。所取惟王弼、张子、程子、郭雍、朱子五家之说,而以其父舜臣《易本传》之说证之,亦间附以己意。原书十五卷,高斯得尝与《诵诗训》合刻於桐江,今已散佚。此本为元初俞琬所钞,后有琬《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钞其可取者”云云,盖所存不及十之一矣。然琬邃於《易》学,凡所采摭,皆其英华,则大旨犹可概见也。心传《自序》,称“采王氏、张子、程子与朱文公四家之传,而间以周子、邵子及先君子之说补之,自唐以上诸儒字义之异者亦附见焉。”而琰跋所列则无周子、邵子,而有郭子和。子和,郭雍之字,即著《郭氏传家易说》者也。心传原书不存,未详孰是。考周子《通书》、邵子《皇极经世》,虽皆阐《易》理,而实於《易》外别自为说,可以引为义疏者少。惟郭雍依经阐义,具有成书,或心传之《序》传写有误欤?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
《系辞十篇书》·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进士第三。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
《周易旁注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朱升撰。升字允升,休宁人。元至正乙酉举於乡,授池州路学正,秩满归里。丁酉太祖兵
《周易摘抄》·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昺撰。昺号虚庄,南汇人。雍正甲辰举人。是编为其三经解之一,皆节录御纂《周易折中
《易旨一览》·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蒋时雍撰。时雍字绳武,江都人。其书训诂字句,乃村塾课蒙之本。
《孔门易绪》·十六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德纯撰。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庚辰进士,官常山县知县。是书专以《十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易》为四圣所递传,则四圣之道法、治法具在於是。故其大旨在即阴阳往
《易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庭栋撰。庭栋字六吉,嘉善人。是书为图学而作。一卷《河图》,二卷《洛书》,三卷《大衍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大旨本京房纳甲之
《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
《易经渊旨》·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吴郡归有光撰”。有光字熙甫。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用易详解》·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宋李杞撰。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人。仕履未详。考宋有三李杞。其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
《周易独坐谈》·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洪化昭撰。化昭自号日北居士,新都人。《经义考》列之马元调前,则启、祯间人也。是书
《周易集解增释》·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仁浃撰。仁浃,秀水人。是书前有乾隆戊辰《自序》。首八卷载诸儒传授及王氏《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有《记略》,
《今易诠》·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儒孝,常州人。朱彝尊《经义考》载其《古易诠》二十九卷,《今易诠
《易宪》·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沈泓撰。泓字临秋,华亭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编随文诠义,不载《本义》原文,
《周易观彖疑问》·二卷、《大传章旨》·二卷(原任工部右侍郎李友棠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但署“上谷手授”,莫知为谁,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