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四卷(通行本)
汉班固撰。《隋书·经籍志》载《白虎通》六卷,不著撰人。《唐书·艺文志》载《白虎通义》六卷,始题班固之名。《崇文总目》载《白虎通德论》十卷,凡十四篇。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作千卷,云凡四十四门。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篇,与陈氏所言相符。知《崇文总目》所云十四篇者,乃传写脱一四字耳。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朱翌《猗觉寮杂记》称,《荀子注》引《白虎通》天子之马六句,今本无之。然则辗转传写,或亦有所脱佚,翌因是而指其伪撰,则非笃论也。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而《杨终传》称,终言宣帝,博徵群儒,论定五经於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世则,於是诏诸儒於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即日贳出。《丁鸿传》称,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於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时张酺、召驯、李育皆得与於白虎观,盖诸儒可考者十有馀人。其议奏统名《白虎通德论》,犹不名通义。《后汉书·儒林传》序言,建初中,大会诸儒於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唐章怀太子贤注,云即《白虎通义》。是足证固撰集后乃名其书曰《通义》、《唐志》所载,盖其本名。《崇文总目》称《白虎通德论》,失其实矣。《隋志》删去义字,盖流俗省略,有此一名。故唐刘知几《史通》序引《白虎通》、《风俗通》为说,实则递相祖袭,忘其本始者也。书中徵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纬识,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国朝任启运尝举正其阙,作《白虎通擿讹》,见所自为制艺序中。今其书不传,所纠之当否,不可考矣。
《偶得绀珠》·一卷(内府藏本)明黄秉石撰。秉石字复子,江宁人。万历中以荐为推官,官至严州府同知。是编杂采诸书,饾飣少绪,
《多能鄙事》·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明刘基撰。基有《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已著录。是书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
《庶斋老学丛谈》·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元盛如梓撰。如梓,衢州人。庶斋其自号也。尝官崇明县判官。其书多辨论经史,评骘诗文
《六鉴举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是编成於万历丙午。取帝鉴、相鉴、言鉴、牧鉴、珰
《竹裕园笔语》·十二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国朝李曰涤撰。曰涤字亦白,临川人。前明岁贡生。是编裒其平生杂著为之。一曰迩
《中都四子集》·六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朱东光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人。隆庆戊辰进士,官分巡淮徐道。以老子在亳,庄子在
《事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皆推原事物之始,杂引经史。如以太师始於吕望,考之《尚书》,箕子
《困学纂言》·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栻撰。栻字孟敬,丰城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是编乃隆庆庚午栻为肥乡
《初潭集》·十二卷(内府藏本)明李贽撰。贽有《九正易因》,已著录。此乃所集说部,分类凡五: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
《苏氏演义》·二卷(永乐大典本)唐苏鹗撰。鹗字德祥,武功人。宰相颋之族也。光启中登进士第。仕履无考。尝撰《杜阳杂编》,世
《书隐丛说》·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袁栋撰。栋号漫恬,吴江人。是书杂抄小说家言,参以己之议论,亦颇及当代见闻。原序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内府藏本)宋洪迈撰。迈字景卢
《翼学编》·十三卷(内府藏本)明朱应奎撰。应奎字丽明,广汉人。考太学进士题名碑,嘉靖辛丑科有朱应奎,锦衣卫籍,不知即其人
《诸儒检身录》·一卷(鸿胪寺少卿曹学闵家藏本)国朝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峰,猗氏人。由左翼宗学教习官缙云县知县。是编即其官
《雅俗稽言》·四十卷(湖南巡抚采进本)明张存绅撰。存绅字叔行,号见其,华容人。天启中由贡生官蒲圻县训导。是书抄撮杂说,凡
《学仕要箴》·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圻编。圻字邑翼,昆山人。卷首徐元文序,谓莘田侍御始集仕学格言,圻续为纂辑,凡分
《诸经品节》·二十卷(通行本)明杨起元编。起元有《证学编》,已著录。是编删纂道、释二家之书。道家凡《阴符经》、《道德经》
《潜邱劄记》·六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阎若璩撰。若璩有《尚书古文疏证》,已著录。是编皆其考证经籍,随笔劄记之文。曰潜
《容膝居集杂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葛芝撰。芝字龙仙,昆山人。是书所载,类多格言,若所云心本无欲,欲者非心之类。
《沈氏学弢》·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尧中撰。尧中字执甫,嘉兴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自序曰:为纲二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