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四卷(通行本)
汉班固撰。《隋书·经籍志》载《白虎通》六卷,不著撰人。《唐书·艺文志》载《白虎通义》六卷,始题班固之名。《崇文总目》载《白虎通德论》十卷,凡十四篇。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作千卷,云凡四十四门。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篇,与陈氏所言相符。知《崇文总目》所云十四篇者,乃传写脱一四字耳。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朱翌《猗觉寮杂记》称,《荀子注》引《白虎通》天子之马六句,今本无之。然则辗转传写,或亦有所脱佚,翌因是而指其伪撰,则非笃论也。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而《杨终传》称,终言宣帝,博徵群儒,论定五经於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世则,於是诏诸儒於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即日贳出。《丁鸿传》称,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於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时张酺、召驯、李育皆得与於白虎观,盖诸儒可考者十有馀人。其议奏统名《白虎通德论》,犹不名通义。《后汉书·儒林传》序言,建初中,大会诸儒於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唐章怀太子贤注,云即《白虎通义》。是足证固撰集后乃名其书曰《通义》、《唐志》所载,盖其本名。《崇文总目》称《白虎通德论》,失其实矣。《隋志》删去义字,盖流俗省略,有此一名。故唐刘知几《史通》序引《白虎通》、《风俗通》为说,实则递相祖袭,忘其本始者也。书中徵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纬识,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国朝任启运尝举正其阙,作《白虎通擿讹》,见所自为制艺序中。今其书不传,所纠之当否,不可考矣。
《学圃萱苏》·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耀文编。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杂录诸书新异之语,不立门目,亦无
《赵氏连城》·十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赵世显撰。世显字仁甫,侯官人。万历癸未进士,官梁山县知县。是书中分三种;一为《客
《慎子》·一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周慎到撰。到,赵人,《中兴书目》作浏阳人。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慎到,赵人,见於《史
《范家集略》·六卷(原任工部右侍郎李友棠家藏本)国朝秦坊撰。坊字表行,号俨尘,无锡人。是编分身范、程范、文范、言范、说范
《扪虱新话》·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陈善撰。善字敬甫,号秋塘。史绳祖《学斋佔毕》称字子兼,盖有两字。善,罗源人。《学
《俨山外集》·三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编乃其劄记之文,其子楫汇为一集。凡《传疑
《庄屈合诂》·(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钱澄之撰。澄之有《田间易学》,已著录。是编合《庄子》、《楚辞》二书为之训释。
《垂训朴语》·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其德撰。其德字太华,桐乡人。据卷中灾荒纪事,称生於万历初年,而作记於崇祯十四、十
《天学初函》·五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李之藻编。之藻有《頖宫礼乐疏》,已著录。初,西洋人利玛窦入中国,士大夫喜其博辩
《潜书》·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唐甄撰。甄字铸万,达州人,侨寓苏州。顺治庚子举人。官长子县知县。宋李覯先有《潜书》,
《景仰撮书》·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达撰。达有《笔畴》,已著录。是书一名《尚论篇》,取古人可为师法者凡五十二事。皆前
《二十九子品汇释评》·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题曰翰林三状元会选,前列焦竑、翁正春、朱之藩三人名。其书杂录诸子,毫无伦
《观善书》·二十卷(永乐大典本)明仁孝皇后撰。书成於永乐三年。其所采辑兼及三教,盖意主劝戒下愚,不及所作《内训》之纯粹也
《濯缨亭笔记》·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戴冠撰。冠有《礼记集说辨疑》,已著录。是书杂记见闻,终以辨物字义,皆抄撮前人成
《酬物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唐枢撰。其立名本之韩非说难,皆以阐明心学。首篇末云,迹其意之所求,道其往之所止,明通
《累瓦三编》·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安国撰。安国字文仲,长洲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宁波府知府。是编凡读经二卷,读史
《学林就正》·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陈耀文撰。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耀文在明季诸人之中,颇能考证。所作《正杨集》
《七克》·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西洋人庞迪我撰。书成於万历甲辰。其说以天主所禁,罪宗凡七,一谓骄傲,二谓嫉妒,三谓慳吝
《书焦》·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记》,已著录。是书皆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
《研山斋杂记》·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考研山为孙承泽斋名,或疑即为承泽作。然所引查慎行《敬业堂诗》、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