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稽古编》·三十卷(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
国朝陈启源撰。启源字长发,吴江人。是书成於康熙丁卯。卷末自记,谓阅十有四载,凡三易稿乃定。前有朱鹤龄《序》,又有康熙辛巳其门人赵嘉稷《序》。鹤龄作《毛诗通义》,启源实与之参正。然《通义》兼权众说。启源此编,则训诂一准诸《尔雅》,篇义一准诸《小序》,而诠释《经》旨,则一准诸毛《传》,而郑《笺》佐之。其名物则多以陆玑《疏》为主。题曰《毛诗》,明所宗也。曰《稽古编》,明为唐以前专门之学也。所辨正者惟朱子《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缉》又次之。所掊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诗童子问》次之。其馀偶然一及,率从略焉。前二十四卷,依次解《经》而不载《经》文,但标篇目。其无所论说者,则并篇目亦不载。其前人论说已明,无庸复述者,亦置不道。次为《总诂》五卷,分六子目,曰《举要》、曰《考异》、曰《正字》、曰《辨物》、曰《数典》、曰《稽疑》。末为《附录》一卷,则统论《风》、《雅》、《颂》之旨。其间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虽未免或有所偏。然引据赅博,疏证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朝诸家,始变为徵实之学,以挽颓波。古义彬彬,於斯为盛。此编尤其最著也。至於《附录》中“西方美人”一条,牵及杂说,盛称佛教东流始於周代,至谓孔子抑三王、卑五帝、藐三皇,独归圣於西方。“捕鱼诸器”一条,称广杀物命,恬不知怪,非大觉缘果之文,莫能救之,至谓庖犠必不作网罟。是则於《经》义之外,横滋异学,非惟宋儒无此说,即汉儒亦岂有是论哉?白璧之瑕,固不必为之曲讳矣。
《钦定诗义折中》·二十卷乾隆二十年,皇上御纂。镕铸众说,演阐经义,体例与《周易述义》同。训释多参稽古义,大旨亦同。盖我圣
《诗经微言合参》·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唐汝谔撰。汝谔字士雅,华亭人。天启中以岁贡生官常熟县教谕。汝谔初著《毛诗微言》
《诗经拾遗》·十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叶酉撰。酉字书山,桐城人。乾隆己未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降补翰林院编修。是书
《桂林诗正》·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顾懋樊撰。懋樊有《点易丹》,已著录。是编成於崇祯庚辰。博采众说,参以己见,然多不根
《诗经疏义》·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朱公迁撰。公迁字克升,乐平人。《江西通志》载其至正间为处州学正,何英《后序》则
《诗集传》·二十卷(内府藏本)宋苏辙撰。其说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
《诗解颐》·四卷(内府藏本)明朱善撰。善字备万,号一斋,丰城人。洪武中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刘三吾传》。是编
《慈湖诗传》·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杨简撰。简有《慈湖易传》,已著录。是书原本二十卷。焦竑《国史·经籍志》及黄虞稷《千顷
《毛朱诗说》·一卷(通行本)国朝阎若璩撰。若璩有《古文尚书疏证》,已著录。是书论《小序》为不可尽信,而朱子以《诗》说《诗
《诗通》·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陆化熙撰。化熙字羽明,常熟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广西提学佥事。是编不载《经》文,止标篇
《毛诗解》(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锺惺撰。是编取古人说《诗》之书卷帙简少者合为一编。曰《诗序》、曰《诗说》、曰《诗
《诗传遗说》·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朱鉴编。鉴有《朱文公易说》,已著录。是编乃理宗端平乙未鉴以承议郎权知兴国军事时所成
《毛诗原解》·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是书前有《读法》一卷,大指在驳朱《传》改《序
《言诗翼》·六卷(两浙总督采进本)明凌濛初撰。此编仍列《诗传》、《诗序》於每篇之前。又以《诗传》、《诗序》次序不同,复篆
《毛诗正义》·四十卷(内府藏本)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诗经旁参》·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有《易经粹言》,已著录。是编於三百篇中摘篇标目,略为之说。大抵因朱《传
《诗经备考》·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章调鼎撰。调鼎字玉铉,富顺人。是编因锺惺未成之本增损成书,以攻击朱子《集传》。
《诗补传》·三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曰“逸斋撰”,不著名氏。朱彝尊《经义考》云:“《宋史·艺文志》有范处义
《韩诗外传》·十卷(通行本)汉韩婴撰。婴,燕人。文帝时为博士,武帝时至常山太傅。《汉书·艺文志》有《韩故》三十六卷、《韩
《诗经惜阴录》·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书前有《自记》,又有《小引》,谓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