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注》·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晋郭象撰。象字子玄,河南人。辟司徒掾,稍迁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事迹具《晋书》本传。刘义庆《世说新语》曰: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於旧注外别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於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馀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晋书》象本传亦采是文,绝无异语。钱曾《读书敏求记》独谓世代辽远,传闻异词。《晋书》云云,恐未必信。案向秀之注,陈振孙称宋代已不传,但时见陆氏《释文》。今以《释文》所载校之,如逍遥游有蓬之心句,《释文》郭、向并引,绝不相同。《胠箧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句,《释文》引向注二十八字,又为之斗斛以量之句,《释文》引向注十六字,郭本皆无。然其馀皆互相出入。又张湛《列子注》中凡文与《庄子》相同者,亦兼引向、郭二注。所载《达生篇》痀偻丈人承蜩一条,向注与郭一字不异。应帝王篇神巫季咸一章皆弃而走句,向、郭相同。列子见之而心醉句,向注曰:迷惑其道也;而又奚卵焉句,向注六十二字,郭注皆无之。故使人得而相汝句,郭注多七字。示之以地支句,向注块然如土也,郭注无之。是殆见吾杜德机句,乡吾示之以天壤句,名实不入句,向、郭并同。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句,向注多九字。子之先生坐不斋句,向注二十二字,郭注无之。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句,郭改其末句。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句,郭增其首十六字,尾五十一字。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句,故逃也句,食豨如食人句,向、郭并同。於事无与亲以下,则并大同小异。是所谓窃据向书,点定文句者,殆非无证。又《秋水篇》与道大蹇句,《释文》云,蹇,向纪辇反。则此篇向亦有注。并《世说》所云象自注《秋水》、《至乐》二篇者,尚未必实录矣。钱曾乃曲为之解,何哉?考刘孝标《世说注》,引《逍遥游》向、郭义各一条,今本无之。《让王篇》惟注三条,《渔父篇》惟注一条,《盗跖篇》惟注三十八字,《说剑篇》惟注七字,似不应简略至此,疑有所脱佚。又《列子》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二句,张湛注曰,《庄子》亦有此文,并引向秀注一条,而今本《庄子》皆无之。是并正文亦有所遗漏。盖其亡已久,今不可复考矣。
《疑仙传》·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隐夫玉简撰,不著名氏。诸书或引作王简,字形相似,莫能详也。亦不著时代。中卷朱
《道德经编注》·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与高撰。与高字岱瞻,黟县人。雍正癸卯举人。是书谓《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
《玄学正宗》·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俞琬撰。上卷列经传及儒先之说,以阐明《周易》坎离水火之旨;下卷载赋诗各一首,名《易
《胎息经》·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幻真先生注,不著名氏,亦不著时代。经与注似出一人。大旨本《老子》谷神不死一章,而畅发其
《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朱子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朱子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
《韩仙传》·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唐瑶华帝君韩若云撰。篇中自序,祖为韩仲卿,父为韩会,叔父为韩愈。即世俗所传韩湘事
《金丹诗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唐纯阳真人吕岩撰,宋云峰散人夏元鼎编。元鼎即作《阴符经讲义》者也。卷中诗句皆言
《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华阳真人施肩吾撰。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唐元和十年进士。隐洪州之西山,好事
《冥通记》·四卷(内府藏本)梁周子良撰。《隋志》作一卷,《宋志》作十卷,与今本皆不同。然第四卷目录末云,大凡四卷真本书杂
《药地炮庄》·九卷(内府藏本)明方以智撰。以智有《通雅》,已著录。是编乃所作《庄子解》。药地者,以智僧号也。以《庄子》之
《龙门子凝道记》·二卷(内府藏本)明宋濂撰。濂有《洪武圣政记》,已著录。是书乃元至正间濂入小龙门山所著。有四符、八枢、十
《引年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靖江朱应鼎撰。前有自叙,不著时代年月。书中引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万历后人也。大
《南华通》·七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孙嘉淦撰。嘉淦有《春秋义》,已著录。是编取《庄子》内篇,以时文之法评之。使起承转合
《南华本义》·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林仲懿撰。仲懿不知何许人。是编只注《庄子》内篇,语多附会。如释逍遥游以北冥有鱼为
《道书类抄》·(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后无序跋,亦无卷数。盖偶於道藏摘取以备观览,非欲勒为成书者也。
《读道德经私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汪缙撰。缙字大绅,吴县人。是书以《易》义解《老子》。前有自序曰:释《老子》者
《庄子解》·三卷(内府藏本)国朝吴世尚撰。世尚,贵池人。是编成於康熙癸巳,所说止《庄子》内七篇。大旨引《庄子》而附之儒家
《列仙传》·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汉刘向撰。纪古来仙人自赤松子至元俗凡七十一人,人系以赞,篇末又为总赞一首。其体全
《庄子口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记解》,已著录。是编为其《三子口义》之一。前有自序,大意谓读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题林屋洞藏书,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卷一为南华旨要,皆言注《庄》之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