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公集》·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唐李翱撰。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之裔也。贞元十四年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事迹具《唐书》本传。其集唐《艺文志》作十八卷。赵汸《东山存稿》有《书后》一篇,称《李文公集》十有八卷,百四篇,江浙行省参政赵郡苏公所藏本。与唐志合。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云蜀本分二十卷。近时凡有二本。一为明景泰间河东邢让抄本,国朝徐养元刻之,讹舛最甚。此本为毛晋所刊,仍十八卷,或即苏天爵家本欤!考阎若璩《潜邱劄记》有《与戴唐器书》曰:“特假《旧唐书》参考,李浙东不知何名。或李翱习之全集出,尚可得其人。然老矣,倦於寻访矣”云云。则似尚不以为足本,不知何所据也。翱为韩愈之侄婿,故其学皆出於愈。集中载《答皇甫湜书》,自称高愍女、杨烈妇传不在班固、蔡邕下。其自许稍过。然观《与梁载言书》,论文甚详。至《寄从弟正辞书》,谓人号文章为一艺者,乃时世所好之文。其能到古人者,则仁义之词,恶得以一艺名之。故才与学虽皆逊愈,不能镕铸百氏皆如己出,而立言具有根柢。大抵温厚和平,俯仰中度,不似李观、刘蜕诸人有矜心作意之态。苏舜钦谓其词不逮韩,而理过於柳,诚为笃论。郑獬谓其尚质而少工,则贬之太甚矣。集不知何人所编。观其有《与侯高》第二书,而无第一书,知其去取之间,特为精审。惟集中《皇祖实录》一篇,立名颇为僣越。夫皇祖、皇考,文见《礼经》。至明英宗时,始著为禁令。翱在其前,称之犹有说也。若《实录》之名,则六代以来,已定为帝制。《隋志》所载,班班可稽。唐、宋以来,臣庶无敢称者。翱乃以题其祖之行状,殊为不经。编集者无所刊正,则殊失别裁矣。陈振孙谓集中无诗,独载《戏赠》一篇,拙甚。叶適亦谓其不长於诗,故集中无传。惟《传灯录》载其《赠药山僧》一篇。韩退之《远游》联句记其一联。振孙所谓有一诗者,盖蜀本。適所谓不载诗者,盖即此本。毛晋跋谓迩来钞本,始附《戏赠》一篇,盖未考振孙语也。然《传灯录》一诗,得於郑州石刻。刘攽《中山诗话》云:“唐李习之不能诗,郑州掘石刻,有郑州刺史李翱诗云云。此别一李翱,非习之。《唐书》习之传不记为郑州,王深甫编习之集,乃收此诗,为不可晓。”《苕溪渔隐丛话》所论亦同。惟王楙《野客丛书》独据僧录叙翱仕履,断其实尝知郑州,诸人未考。考开元寺僧尝请翱为钟铭,翱答以书曰:“翱学圣人之心焉,则不敢逊乎知圣人之道者也。吾之铭是钟也,吾将明圣人之道焉,则於释氏无益;吾将顺释氏之教而述焉,则绐乎下之人甚矣。何贵乎吾之先觉也。”观其书语,岂肯向药山问道者!此石刻亦如韩愈《大颠三书》,因其素不信佛,而缁徒务欲言其皈依,用彰彼教耳。楙乃以翱尝为郑州信之,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至《金山志》载翱五言律诗一篇,全剿五代孙鲂作。则尤近人所托,不足与辨。叶梦得《石林诗话》曰:“人之才力有限。李翱、皇甫湜皆韩退之高弟,而二人独不传其诗,不应散亡无一篇者。计或非其所长,故不作耳。二人以非所长而不作,贤於世之不能而强为之者也。”斯言允矣。
《东莱诗集》·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吕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录。其诗法出於黄庭坚。尝作《江西宗派图》,列陈
《鲸背吟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卯,泛
《孙文恪集》·二十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升撰。升字志高,馀姚人,燧之子也,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
《和靖诗集》·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林逋撰。逋事迹具《宋史·隐逸传》。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史称其就稿辄弃去,好事者
《蕉林诗集》·(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梁清标撰。清标字玉立,清苑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官至保和殿
《荣进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吴伯宗撰。伯宗名佑,以字行,金谿人。洪武辛未进士第一。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后降检讨以终
《少华集》·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詹泮撰。泮字少华,玉山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乞养归。泮尝从章懋游,以讲
《嬾斋别集》·十四卷(内府藏本)国朝僧通门撰。通门字牧云,姓张氏,常熟人。明季祝发於兴福禅林,寻主古南、鹤林、天童等寺。
《倪云林诗集》·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倪瓒撰。瓒有《清閟阁集》,已著录。此本为明潘瓒校刻。凡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一卷,七
《高峰文集》·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廖刚撰。刚字用中,顺昌人。绍兴中为御史中丞,出提举明道宫,致仕。高峰其号也。事迹
《鸣盛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林鸿撰。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荐授将乐县训导,历官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
《东湖文集》·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朱璘撰。璘所编《诸葛丞相集》,已著录。是集前二卷为杂文,第三卷即所作《通鉴辑略
《剩语》·二卷(永乐大典本)案是集散见《永乐大典》中,或题曰《艾性夫剩语》,或题曰《艾性夫孤山晚稿》。而不著性夫为名为字
《大雅堂摘稿》·(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况叔祺撰。叔祺有《考古词综》,已著录。是集《千顷堂书目》不载,《江西通志》亦
《不系舟渔集》·十五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陈高撰。高字子上,温州平阳人。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未三年,
《啽呓集》·一卷(内府藏本)元宋无撰。无有《翠寒集》,已著录。是集始於《禹鼎》,终於《留梦炎》,每事为七言绝句一章,凡一
《穀城山馆诗集》·二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于慎行撰。慎行有《读史漫录》,已著录。慎行於李攀龙为乡人,而不沿历城之学。其
《朱秉器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朱孟震撰。孟震有《河上楮谈》,已著录。此集文四卷,诗四卷,为张九一所选录。文不出
《兰晖堂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屠应埈撰。应埈字文升,刑部尚书勋之子。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谕德。《明史·文
《程梅轩集》·四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元程从龙撰。从龙字登云,别号汉章,嘉鱼人,自元末隐居教授,入明仍不仕以终。是集为其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