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御史集》·十卷、《附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唐黄滔撰。滔字文江,莆田人。乾宁二年进士第。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五代史》称审知好礼下士,王淡、杨沂、徐寅,唐时知名士多依之。独不及滔。《五代史》多漏略,不足据也。又集中有《祭南海南平王文》,称“崔员外昨持礼币,尝诣门墙,爰蒙执手之欢,宏叙亲仁之旨”云云。乃为王审知祭刘隐而作。案隐初封大彭王,进封南平王,再进封南海王。据《五代会要》,南海之封在隐卒后一月,故此文尚称南平王。说者或以高季兴亦封南平,又不知此文为代审知所作,遂谓滔曾应高氏之聘。亦考之未审矣。《唐书·艺文志》载滔集十五卷,又《泉山秀句》三卷。并已散佚。此本卷首有杨万里及谢谔序。万里序谓“滔裔孙永丰君自言此集久逸,其父考功公始得之,仅四卷而已。其后永丰君又得诗文五卷於吕夏卿家。又得逸诗於翁承赞家。又得铭碣於浮屠、老子之宫。编为十卷”。是为淳熙初刻。后再刻於明正德,三刻於万历,四刻於崇祯。此本即崇祯刻也。集中文颇赡蔚,诗亦有贞元、长庆之遗。虽不及罗隐、司空图,而实非徐寅诸人之所及。其《颍川陈先生集序》称:“天复元年,某叨闽相之辟。”考乾宁四年,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邪王。至梁太祖即位,乃封闽王,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滔称闽相而不称王,则所谓规正审知使守臣节者,是亦一证也。末有《附录》一卷。又载滔裔孙补遗文一篇。补字季全,绍兴中进士,历官安溪县令。所著《诗解》、《九经解》、《人物志》等书,皆失传。惟此篇仅存,故附滔集以行世云。
《别本公是集》·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宋刘敞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其文集久佚,今始从《永乐大典》编次成帙。此本乃钱
《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续稿》·二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吴国伦撰。国伦有《陈张本末略》,已著录。初,国伦为兵科给事
《五经堂文集》·五卷、《语录》·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范鄗鼎撰。鄗鼎有《理学备考》,已著录。是集皆各体杂文,本名《草
《邹孚如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邹观光撰。观光字孚如,云梦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
《野处类稿》·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洪迈撰。迈有《容斋随笔》,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迈《野处猥稿》一百四卷、《琼
《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邵圭洁撰。圭洁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嘉靖己酉举人。其诗妥適而乏警策
《幸跌草》·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百家撰。百家有《体独私抄》,已著录。是集凡杂文二十篇,其《序〈卢氏春秋三传纂凡〉
《颐庵居士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刘应时撰。应时字良佐,四明人。是集前有陆游、杨万里二序。游序称其诗为范致能所赏。
《小山全稿》·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王时翔撰。时翔字皋谟,一字抱翼,号小山,镇洋人。雍正戊申,由诸生荐举,授晋江
《沧螺集》·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孙作撰。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阴人。元至正末,避兵於吴。初受张士诚之招,旋去
《雍益集》·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撰。皆康熙丙子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途中所作。前有其门人盛符升《序》,述士
《晏元献遗文》·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晏殊撰。殊有《类要》,已著录,《东都事略》称殊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兴书目》作九
《寒香草堂集》·四卷(检讨萧芝家藏本)国朝刘元燮撰。元燮字孟调,湘潭人。雍正庚戌进士,官至山西道御史,缘事降广西布政司经
《黄忠宣集》·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福撰。福字如锡,号后乐翁,昌邑人,洪武甲子举人,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兵部,参赞
《止堂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彭龟年撰。龟年字子寿,清江人。乾道五年进士。历官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迁湖北安抚使,坐
《节菴集》·八卷、《续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高得旸撰。得旸字节菴,钱塘人,迁居临安。洪武间有司以文学荐,三为校官
《石云居士集》·十五卷、《诗》·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名夏撰。名夏字百史,溧阳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东坡外集》·八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焦竑序》,称“世传东坡集多乱以他人之作。如老苏《水官》、《
《凤洲笔记》·二十四卷、《续集》·四卷、《后集》·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世贞撰。世贞有《弇山堂别集》,已著录。是集乃
《佳山堂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冯溥撰。溥字易斋,益都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大学士。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