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德集》·三十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吕陶撰。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人。皇祐中进士。熙宁间复登制科。历官给事中,改集贤院学士,知陈州。绍圣末坐党籍贬。徽宗初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卒。事迹具《宋史》本传。陶秉性抗直,遇事敢言,所陈论多切国家大计。其初应制科时,值王安石方行新法。陶对策言:“愿陛下不惑理财之说,不间老成之谋,不兴疆场之事。”安石读卷,神色顿沮。神宗使冯京竟读,称其有理。而卒为安石所抑,仅得通判蜀州。其知彭州。力陈四川榷茶之害,为蒲宗闵所劾谪官。其召用於元祐初,又极指蔡确、韩缜、章惇等之罪,请亟加罢斥。其他建白至多,大抵於邪正是非之介,剖析最明。而据理直陈,绝无洛、蜀诸人党同伐异之习。严气正性,与刘安世略同。至哲宗亲政之始,陶首言:“太皇太后垂帘九年,小人不无怨憾。万一奸邪之人谓某人宜复用,某政宜复行,此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其后兴绍述之说,卒应其言。其深识远虑,亦不在范祖禹下。故其所上奏议,类皆畅达剀切,洞悉事机。蒋堂以贾谊比之,良非虚誉。其馀诗文,亦多典雅可观。至《学论》二篇,力攻王氏《字说》,不遗馀力。尤为毅然自立,不附合时局者矣。《宋史·艺文志》载陶集六十卷,久无传本。其得见於世者,仅《宋文鉴》所载《请罢黄隐》一疏。今就《永乐大典》各韵内采掇裒辑,分类编次,釐为三十八卷。虽以史传相较,其奏疏诸篇,或载或阙。其《应制科策》一首,不可复考,未必尽还旧观。然已什得其七八,所阙者固无几也。
《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杨循吉撰。皆所作古文。合两集仅四十馀首,颇宕逸有奇气,而纵横曼
《可闲老人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张昱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人。元末,左丞杨旺紥勒镇江浙,昱参谋军府,
《山村遗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仇远撰。远所撰《金渊集》,皆官溧阳日所作,故取投金濑事以为名。所载皆溧阳之诗,而
《敝帚稿略》·八卷(永乐大典本)宋包恢撰。恢字宏父,建昌人。嘉定十三年进士。历官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以资
《后乐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卫泾撰。泾字清叔,华亭人。徙居昆山。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一。王楙《野客丛书》所谓“潮至夷
《定菴集》·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悦撰。悦字时敏,华亭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庄简,事迹具《明史》本传
《存家诗稿》·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杨巍撰。巍字伯谦,号梦山,海丰人,嘉靖丁未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赠少保,事迹具《明史
《西樵遗稿》·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献夫撰。献夫有《周易传义约说》,已著录。是集名曰《西樵》,以早年读书西樵山也。献
《骆台晋文集》·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骆日升撰。日升字台晋,泉州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殉奢崇明之难,赠
《骆丞集》·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唐骆宾王撰。《唐书·文苑传》称:“中宗时诏求其文,得百馀篇,命郗云卿编次之。”《
《储光羲诗》·五卷(内府藏本)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储光羲诗》五卷,唐监察御史鲁国储光羲撰。与崔国辅、綦毋潜皆同年
《陶庵全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淳耀撰。淳耀有《山左笔谈》,已著录。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
《松筹堂集》·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异》,已著录。其平生诗文杂著几及千卷,芜累颇甚。是
《覆瓿集》·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赵必撰。必字玉渊,自号秋晓,太宗十世孙,居於东莞。咸淳元年,与父崇讠由同登进士。初
《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吴莱撰。莱字立夫,浦阳人。延祐中复科举之制,以《春秋》贡於乡,试礼
《文毅集》·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解缙撰。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永乐初官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参议,改交阯。为
《筠轩集》·十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元唐元撰。元字长孺,歙县人。泰定丁卯,以文学授平江路学录。再任建德路分水县教谕。以徽
《张燕公集》·二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张说撰。说事迹具《唐书》本传。其文章典丽宏赡,当时与苏颋并称。朝廷大述作多出其
《北海集》·四十六卷、《附录》·三卷(永乐大典本)宋綦崇礼撰。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后徙氵维之北海。登重和元年上舍第。高宗
《钱永州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钱芹撰。芹字懋文,号泮泉,海盐人,琦之次子也。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永州府知府,故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