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集》·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之望撰。之望字瞻叔,襄阳穀城人,后寓台州。登绍兴八年进士第。累迁太府少卿。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洊擢至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为言者论罢。乾道元年起为福建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卒。事迹具《宋史》本传。钱溥《秘阁书目》载有之望《汉滨集》,而佚其册数。焦竑《经籍志》作六十卷。然赵希弁、陈振孙两家俱未著录,则宋代已罕传本。后遂散佚不存。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撮裒缀,所存什之三四而已。之望当秦桧柄国时,落落不合,人咸称其有守。其历官亦颇著政绩。惟在隆兴时力主和议,与汤思退相表里,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而极沮张浚恢复之谋,考宋南渡之初,自当以北取中原为务。然惟岳、韩诸将可冀图功。张浚很愎迂疏,但急於立功以固位,实非可倚以恢复之人。一败於富平,而丧师三十万。再衄於淮西,而叛逃者七万。三挫於符离,而丧师又十三万。偾辕误国,其验昭然。讲学家以张栻之故,回护其父,殊未免颠倒是非。之望之沮浚,不可不谓之知人。至其《论和议》之策,以为“南北之形已成,未易相兼。惟当移攻战之力以自守,然后随机制变”。又以为“金人制胜之谋,举无遗策。加以器械之利,形势之便,虽汉、唐全盛之时,犹未能轻此敌,而况於今日”!其斟酌时势以立言,与史浩意颇相近,亦不可谓之不知时务。特其朋比小人,附和权倖,与浩之出於老成忠荩者不同。又汤思退所主者乃六国赂秦之计,与浩之主於持重俟衅者亦复迥异。故当时重为人所抨击,而《宋史》亦极不满之,诛其心也。至其诗文,则皆疏畅明达,犹有北宋遗矩。诸劄子亦多足以考见时事,与正史相参,未可遽废。谨釐为十六卷,著之於录。庶其人其文是非得失各不相掩焉。
《崇兰馆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莫如忠撰。如忠字子良,华亭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告归,杜门著书,年
《橡村集》·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缃撰。缃字子青,号橡村,历城人,候补主事。尝学诗於王士祯,所作具有法程,而早年夭
《陈士业全集》·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宏绪撰。宏绪有《江城名迹录》,已著录。是编凡分六种,曰《石庄初集》六卷,《
《楼邨集》·二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式丹撰。式丹字方若,宝应人。康熙癸未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是集乃雍正甲辰其
《臞轩·四六》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王迈撰。迈有《臞轩集》,已於《永乐大典》中裒辑成编,别著於录。此乃所作骈体凡一百
《退谷文集》·十五卷、《诗集》·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黄越撰。越字际飞,上元人。康熙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所著《四书大
《书林外集》·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袁士元撰。士元字彦章,鄞县人,即袁珙之父也。以荐授县学教谕。寻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
《杜诗会稡》·二十四卷(内府藏本)国朝张远撰。案康熙中有两张远。其一侯官人,有《超然诗集》,别著录。此张远字迩可,萧山人
《文定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汪应辰撰。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初名洋。绍兴五年登进士第一。高宗为改此名。初授镇东
《贞素斋集》·八卷、《附录》·一卷、《北庄遗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舒頔撰。頔字道原,绩溪人。至元丁丑,江东宪使
《雪石堂诗草》·(无卷数,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尔忄举撰。尔忄举字敬又,宜君人,康熙己未尝荐举博学鸿词。其诗刻意摹杜,然
《黄洛邨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黄宏纲撰。宏纲字正之,雩都人。正德丙子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是集乃其孙宜璞所刻,上卷
《抱犊山房集》·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嵇永仁撰。永仁字留山,别号抱犊山农,无锡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作乱,永仁在总督范
《云山堂集》·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魏裳撰。裳字顺甫,蒲圻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济南府知府。《明史·文苑传》附载《王
《矩山存稿》·五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宋徐经孙撰。经孙字仲立,初名子柔,丰城人。宝庆二年进士。授浏阳主簿。历官刑部侍郎
《用六集》·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刁包撰。包有《易酌》,已著录。是集包所手编,自谓有得於《易》,故取永贞之义,以“
《缘督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曾丰撰。丰字幼度,乐安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知德庆府事。真德秀幼尝受学於丰,及执政,奏
《圭斋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元欧阳玄撰。玄有《拯荒事略》,已著录。玄平生三仕成均,两为祭酒,六入
《熊峰集》·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石珤撰。珤字邦彦,藁城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隐,改谥文介,事迹具《
《李群玉集》·三卷、《后集》·五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唐李群玉撰。群玉字文山,澧州人。大中八年诣阙进诗,授弘文馆校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