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蕃撰。蕃字昌父,号章泉,先世郑州人。建炎初,其曾祖旸官於信州,因家焉。蕃以旸致仕恩补官,后终於直秘阁。蕃始受学刘清之。年至五十,乃问学於朱子。《朱子文集》与蕃尺牍凡六首。蕃与朱子往还诗及他作之称述朱子者,二十馀首。朱子《答徐斯远书》有云:“昌父志操文词,皆非流辈所及。且欲其刊落枝叶,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然,庶几有所据依以造实地,不但为骚人墨客而已。”所以援引之者甚力。然蕃本词人,晚乃讲学,其究也仍以诗传,与涧泉韩淲有二泉先生之称。淲集久佚,今从《永乐大典》裒辑,已别著录。蕃集世亦无传,而《永乐大典》所收颇富。并为采掇编次,依旧本标题,釐为《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共二十六卷。而以蕃本传及刘宰所作墓表附录於后。初,蕃为太和簿时,受知於杨万里。万里赠诗有云:“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餐秋菊嚼春冰。”又云:“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又赞其写真云:“貌恭气和,无月下推敲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苦之容。一笑诗成,万象春风。”刘克庄跋亦云:“近岁诗人,惟赵章泉五言有陶、阮意。”《诗人玉屑》载蕃《论诗》一则,以陈后山《寄外舅诗》为全篇之似杜者。后戴式之《思家》用陈韵,又全篇之似陈者。观其持论,其诗学渊源亦可概见矣。又张端义《贵耳集》称:“蕃与周必大同里。必大当轴,所任但一酒官,五十年不调。(案‘五十年’疑当为‘十五年’之讹。)寿九十馀,公朝尊老,以秘阁正郎聘之,不至。”则蕃之恬淡自守,人品本高,宜其诗之无俗韵也。
《耿岩文选》·(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珩撰。珩字昭子,海宁人。康熙甲辰会试第一人,殿试二甲第一人,授内阁中书舍人
《复园文集》·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董闻京撰。闻京字丹鸣,乌程人,康熙初官吉安府知府。是集皆所作杂文,《自序》谓:明
《芳谷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元徐明善撰。明善字志友,德兴人,芳谷其别号也。至元中官隆兴教授。又为江西儒学提举。尝
《麟角集》·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唐王棨撰。棨字辅之,福清人。咸通三年进士。官至水部郎中。黄巢乱后,不知所终。唐代取士
《德星堂文集》·八卷、《续集》·一卷、《河工集》·一卷、《诗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许汝霖撰。汝霖字时菴,海宁人
《倚松老人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饶节撰。节字德操,抚州人。尝为曾布客。后与布书论新法不合,乃祝发为浮屠。更名如璧
《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内府藏本)唐杜牧撰。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登进士第。官至中
《王魏公集》·八卷(永乐大典本)宋王安礼撰。安礼字和甫,临川人。安石之弟也。登嘉祐六年进士第。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
《墨麟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马维翰撰。维翰字墨麟,海盐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四川川东道。其诗以纵横排奡为长,
《彭城集》·四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刘攽撰。攽字贡父。号公非。与兄敞同登庆历六年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事迹具《宋史》本传。
《钤山堂集》·三十五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严嵩撰。嵩字惟中,分宜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大学士,事迹具《明史·奸臣传》。
《虞伯生诗续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虞集撰。仅诗九十馀首。目录末有《至元后庚辰刘氏日新堂识语》一则,称是集
《浮溪文粹》·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汪藻撰。明胡尧臣刊。其为何人所编录,则原本不载,他书亦未言及,不可得而复考矣。所
《澹轩集》·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吕撰。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其行事不见於史传。惟周必大《平园续稿》第三十五
《彭省庐文集》·七卷、《诗集》·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彭师度撰。师度字古晋,号省庐,华亭人。崇祯戊寅,吴下诸人为千
《杜律意笺》·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颜廷榘撰。廷榘字范卿,永春人,官九江府通判,终岷府左长史。是编取杜甫诗七言律一百五
《瓢泉吟稿》·五卷(永乐大典本)元朱晞颜撰。考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即著此稿者也。
《谷城山馆文集》·四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于慎行撰。慎行有《读史漫录》,已著录。此集乃所作杂文也。明中叶以后,文格日
《白云稿》·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朱右撰。右字伯贤,临海人,自号邹阳子。元至正二十一年尝诣阙献《河清颂》,不遇而归。
《吾野漫笔》·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许炯撰。炯字吾野,新会人,嘉靖中举人。是集凡文七卷,诗六卷。前有《自序》,谓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