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集》·十七卷(国子监助教张羲年家藏本)
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著录。讲学之风,至明季而极盛,亦至明季而极弊。姚江一派,自王畿传周汝登,汝登传陶望龄、陶奭龄,无不提唱禅机,恣为高论。奭龄至以因果立说,全失儒家之本旨。宗周虽源出良知,而能以慎独为宗,以敦行为本,临没犹以诚敬诲弟子,其学问特为笃实。东林一派,始以务为名高,继乃酿成朋党,小人君子,杂糅难分,门户之祸,延及朝廷,驯至於宗社沦亡,势犹未已。宗周虽亦周旋其间,而持躬刚正,忧国如家,不染植党争雄之习。立朝之日虽少,所陈奏如《除诏狱》、《汰新饷》、《招无罪之流亡》、《恩义拊循以收天下泮涣之人心》、《还内廷埽除之职》、《正懦帅失律之诛》诸疏,皆切中当时利弊。一厄於魏忠贤,再厄於温体仁,终厄於马士英。而姜桂之性,介然不改,卒以首阳一饿,日月争光。在有明末叶,可称皦皦完人,非依草附木之流所可同日语矣。是集为乾隆壬申副都御史雷鋐所刊,冠以《人谱》、《学言》诸书,至第八卷乃为奏疏。然诸书本自别行,且宗周所著亦不止於此。摘录数种,殊为挂漏,今并删除。惟以奏疏以下十七卷勒为一编,而他书则仍别著录焉。
《澄江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次云撰。次云有《八纮译史》,已著录。是集皆古今体诗,盖其官江阴时所作,故以“
《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秦观撰。观事迹具《宋史·文苑传》。观与两弟
《梯青集》·(无卷数,检讨萧芝家藏本)国朝项大德撰。大德字立上,汉阳人。刲股疗母,不愈,以哀毁卒。是集,凡赋二十七首,词
《白茅堂集》·四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景星撰。景星有《黄公说字》,已著录。景星著述甚富。初有《童子集》三卷,《愿
《文温州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文林撰。林有《琅琊漫抄》,已著录。林尝为温州府知府,故其集以温州名。其中《陈马政
《钤山堂集》·三十五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严嵩撰。嵩字惟中,分宜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大学士,事迹具《明史·奸臣传》。
《天香阁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唐之凤撰。之凤字武曾,乌程人。其诗多愁苦之音,拟古诸作,亦颇具体,然未能变化。
《道乡集》·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邹浩撰。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元丰五年进士。官终直龙图阁,赠宝文阁学士。谥曰忠。事
《刘文介公集》·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刘俨撰。俨字宣化,吉水人,正统壬戌进士第一,累官太常寺少卿、春坊大学士,掌院事
《文安集》·十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元揭徯斯撰。徯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延祐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迁国子
《陈秋岩诗集》·二卷(永乐大典本)案《陈秋岩集》散见《永乐大典》中,然不著其名,亦不著时代。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有陈宜甫
《方洲集》·二十六卷、附《读史录》·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宁撰。宁有《方洲杂言》,已著录。是集首有弘治四年仁和夏时正
《翠微南征录》·十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华岳撰。岳字子西,贵池人。为武学生。开禧元年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大理寺
《鼇峰类稿》·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毛纪撰。纪有《密勿稿》,已著录。是集乃纪致仕后所手定。前十八卷为文,后八卷为诗
《双溪集》·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苏籀撰。籀有《栾城遗言》,已著录。考苏、黄二家并隶名元祐党籍。南渡以后,黄氏虽承藉
《慈湖遗书》·十八卷、《续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杨简撰。简有《慈湖易传》,已著录。金谿之学,以简为大宗。所为文
《庄靖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金李俊民撰。俊民字用章,泽州人。承安五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
《陈文冈集》·二十卷(内府藏本)明陈棐撰。棐,鄢陵人,文冈其字也。嘉靖乙未进士,官至甘肃巡抚。是集诗文多率笔,奏疏亦多迂
《涑水编》·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翟凤翥撰。凤翥字象陆,闻喜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是集文四卷,诗一卷,因
《后山诗注》·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陈师道撰。任渊注。原本六卷。此本作十二卷,则渊作注时每卷釐为二也。渊生南北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