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释宫》·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如圭撰。如圭既为《仪礼集释》,又为是书以考论古人宫室之制。仿《尔雅·释宫》,条分胪序,各引《经》、《记》、《注》、《疏》,参考证明。如据《顾命》东西序、东西夹、东西房之文,证寝庙之制异於明堂,而不用《郑志》成王崩在镐京,宫室因文武不改作,故制同诸侯之说(按《郑志》此条见《顾命》孔《疏》)。又如大夫士东房西室之说,虽仍旧注而据《聘礼》“宾馆於大夫士”证其亦有右房。据《乡饮酒》及《少牢馈食》证大夫士亦有左房、东房之称,与天子诸侯言左对右、言东对西者同。其辨析详明,深得《经》意,发先儒之所未发,大抵类此,非以空言说礼者所能也。考《朱子大全集》亦载其文,与此大略相同,惟无序引。宋《中兴艺文志》称朱子尝与之较定礼书。疑朱子固尝录如圭是篇,而集朱子之文者遂疑为朱子所撰,取以入集,犹苏轼书刘禹锡语题姜秀才课册,遂误编入轼集耳。观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於《乡饮酒》“荐出自左房”、《聘礼》“负右房”,皆但存贾《疏》,与是篇所言不同。是亦不出朱子之一证矣。古者宫室皆有定制,历代屡更,渐非其旧。如序、楹、楣、阿、箱、夹、牖、户、当荣、当碑之属,读《仪礼》者尚不能备知其处,则於陈设之地、进退之位俱不能知,甚或以后世之规模臆测先王之度数,殊失其真。是编之作,诚治《仪礼》者之圭臬也。宋陈汶尝序《集释》,刻之桂林郡学舍,兼刻是篇。今刻本不传,惟《永乐大典》内全录其文,别为一卷,题云《李如圭仪礼释宫》。盖其所据犹为宋本。今据以录出,仍与《集释》相附。其间字句与朱子本稍有异同,似彼为初稿,此为定本。今悉从《永乐大典》所载,以存如圭之旧焉。
《读礼纪略》·六卷、附《婚礼广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董祥撰。董祥字熊占,长洲人。是书成於康熙乙卯,乃其居父丧
《说礼约》·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许兆金撰。兆金字丙仲,馀姚人。天启中贡生,官弋阳县知县。是书乃坊刻讲章,於名物制度
《深衣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是书前列己说,后附《深衣》经文,并列朱子、
《礼记大全》·三十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明胡广等奉敕撰。以陈澔《集说》为宗,所采掇诸儒之说,凡四十二家。朱彝尊《经义考
《三礼合纂》·二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怡撰。怡一名遗,字自怡,初名鹿徵,号瑶星,江宁人。前明登莱总兵官可大之子。
《云庄礼记集说》·十卷(通行本)元陈澔撰。澔字可大,都昌人。云庄其号也。是书成於至治壬戌。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十卷。今本
《周礼三注粹钞》·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高宸撰。宸字北侍,福清人。雍正中诸生。是书诠释《周礼》,而不录《考工记》。其
《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字慎修,婺源人。是书融会郑《注》,参以新说,於《经》义多所阐发。其
《丧礼吾说篇》·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奇龄说经,好立异义,而颠舛乖谬,则莫过於是
《礼乐合编》·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广撰。广,无锡人。是书成於崇祯癸酉。以经典古训与说部小史杂采成文。且每事不详其
《礼书纲目》·八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其书虽仿《仪礼经传通》解之例,而参考群经,洞悉条理,实多能补所未及,
《周礼集注》·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何乔新撰。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景泰甲戍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肃。事迹具《明史
《周官析疑》·三十六卷、《考工记析义》·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书以《周官》为一编
《仪礼述注》·十七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礼述注》,已著录。是书取郑《注》、贾《疏》总撮大义,而节取
《三礼编绎》·二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邓元锡撰。元锡字汝极,南城人。嘉靖乙卯举人,万历中以翰林待诏徵,未至而卒。事迹
《仪礼节要》·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轼撰。轼有《周易传义合订》,已著录。是编分《冠》、《昏》、《丧》、《祭》四大
《礼记汇编》·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王心敬撰。心敬有《丰川易说》,已著录。是编取《礼记》四十九篇,自以己意排纂,分
《礼记训义择言》·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自《檀弓》至《杂记》,於注家异同之
《四礼疑》·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吕坤撰。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首载《
《礼记疏略》·四十七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有《周易疏略》,已著录。沐於《易》、《诗》、《书》、《春秋》皆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