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图》·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内府藏本)
宋杨复撰。复字茂才,号信斋,福州人。郑逢辰为江西漕,以所撰《仪礼经传通解续》献於朝,赠文林郎。是书成於绍定元年戊子。《书录解题》谓成於淳祐中,盖未核其《自序》也。《序》称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质於朱子。朱子以为更得《冠昏图》及堂室制度更考之乃佳。复因原本师意,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之方位,系之以图,凡二百有五。又分《宫庙门》、《冕弁门》、《牲鼎礼器门》,为图二十有五,名《仪礼旁通图》,附於后。其於是《经》,可谓用心勤挚。惟是读《仪礼》者必明於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仪礼通释》、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皆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使众目皆有所丽。是书独废此一门,但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列一隅。遂似满屋散钱,纷无条贯。其见於《宫庙门》仅止七图,颇为漏略。又远近广狭,全无分数。如序外两夹,刘熙《释名》所谓“在堂两头,故曰夹”是也。图乃与房、室并列,则《公食大夫礼》“宰东夹北西面”,《疏》云“位在北堂之南”,《特牲馈食礼》“豆、笾、鉶在东堂”,《注》云“房中之东当夹北者”,皆茫然失其处所矣。门与东西塾同在一基,图乃分在东隅西隅,则《士虞礼》“七俎在西塾之西”无其地及《士冠礼》“摈者负东塾”之类,皆非其处所矣。如斯之类,殊未能条理分明。然其馀诸图,尚皆依《经》绘象,约举大端,可粗见古礼之梗概,於学者不为无裨。一二舛漏,谅其创始之难工可也。
《大戴礼删翼》·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是编节录《大戴礼记》而自为之注。其孙奭跋其后曰:删翼者,因旧本而删其
《周官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是书就《周礼》中可疑者摘出数条,断以己见,分《别伪》、《辨惑》二门。大旨以
《三礼考》·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宋真德秀撰”。诸家书目不著录,惟曹溶《学海类编》载之。书止五页,引程朱诸儒之说凡九条
《周礼述注》·二十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坡撰。光坡字耜卿,号茂夫,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之弟也。杭世骏《榕城诗话》称
《礼书》·一百五十卷(内府藏本)宋陈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师友纪谈》称其许少张榜登科。又称其元祐七年进《礼图
《高注周礼》·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高愈撰。愈字紫超,无锡人。顺治中岁贡生。《江南通志》载愈著《周官集解》十六卷
《周礼因论》·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是书以民极为《周礼》本原,盖本叶时《礼经会元》
《礼记详说》(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有《易经详说》,已著录。其《自序》谓明太祖时专以《注》、《疏》衡
《周礼补亡》·六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元邱葵撰。葵字吉甫,莆田人。《闽书》作同安人,未之详也。是书本俞庭椿、王与之之说
《礼学汇编》·七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有《周易集解》,已著录。是书盖仿《仪礼经传通解》、《续通解》之例
《仪礼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书逐节逐句分解,撮标注义,颇为明简,
《夏小正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诸锦撰。锦有《毛诗说》,已著录。是编解《夏小正》之文。或采他说,或出己意,欲仿郑
《檀弓辑注》·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字子野,海宁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是书惟解《檀弓》上、下
《四礼辑》·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马从聘撰。从聘字起莘,灵寿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崇祯十一年灵
《三礼图集注》·二十卷(内府藏本)宋聂崇义撰。崇义洛阳人。周显德中累官国子司业。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因取三《礼》旧图
《仪礼析疑》·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书大指在举《仪礼》之可疑者而详辨之,其无可
《儒行集传》·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是书为所进《礼记解》五篇之五。虽亦有强分篇目之失,然《记》文称“其自立有
《周礼述注》·六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明金瑶撰。瑶有《六爻原意》,已著录。是书成於万历己卯。前有瑶《自序》并所作《凡例》
《周礼说略》·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於《周礼》之中偶有所见,即摘其一节一语而疏之。以非解全《经》,故云《
《夏小正解》·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徐世溥撰。世溥字巨源,新建人。前明诸生。是编总题曰《榆墩集选》,盖其集中之一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