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逸经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录。是篇掇拾逸经,以补《仪礼》之遗。凡《经》八篇。曰《投壶礼》,曰《奔丧礼》,取之《礼记》。曰《公冠礼》,曰《诸侯迁庙礼》,曰《诸侯衅庙礼》,取之《大戴礼记》,而以《小戴礼记》相参定。曰《中霤礼》、曰《禘于太庙礼》、曰《王居明堂礼》,取之郑康成《三礼注》所引逸文。其编次先后,皆依行礼之节次,不尽从其原文,盖仿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例。其引二戴《记》著所出,郑《注》不著所出,则与王应麟《郑氏易》同。由古人著书,不及后来体例之密,不足异也。其《传》十篇,则皆取之二戴《记》,曰《冠仪》,曰《昏仪》,曰《士相见仪》,曰《乡饮酒仪》,曰《乡射仪》,曰《燕仪》,曰《大射仪》,曰《聘仪》,曰《公食大夫仪》,曰《朝事仪》。其《乡射仪》、《大射仪》取《礼记·射仪篇》所陈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射,釐之为二。其《士相见》、《公食大夫》二仪则取宋刘敞之所补。敞拟《记》而作者尚有《投壶仪》一篇,亦见《公是集》中,澄偶遗之。明何乔新尝取以次《朝事仪》后,并为之跋。通志堂刻《九经解》,复佚其文。盖所据乃未补之旧本,非乔新本也。又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第二十一篇曰:“汉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孔壁出,多三十九篇,谓之《逸礼》。平帝时,王莽立之,旋废。犹相传至东汉,郑康成注三《礼》曾引之。《天子巡狩礼》云:制币丈八尺,纯四。《中霤礼》云:以功布为道布,属于几。《烝尝礼》云:射豕者。《军礼》云:无干车,无自后射。《朝贡礼》云:纯四,制丈八尺。《禘于太庙礼》云:日用丁亥,不得丁亥则己亥、辛亥亦用之,无则苟有亥焉可也。又《中霤礼》云:凡祭五祀于庙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奥。祀户之礼,南面设主于户内之西,乃制脾及肾为俎,奠于主北。又设盛于俎西,祭黍稷、祭肉、祭醴,皆三。祭肉,脾一,肾再。既祭,彻之,更陈鼎俎设馔于筵前。迎尸略如祭宗庙之仪。《王居明堂礼》云:出十五里迎岁。又云:带以弓韣,礼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又云: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气。又《中霤礼》云:祀灶之礼,先席于门之奥,东面设主于灶陉,乃制肺及心肝为俎,奠于主西。又设盛于俎南,亦祭黍三,祭肺、心、肝各一,祭醴三。亦既祭彻之,更陈鼎俎设馔于筵前。迎尸如祀户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毋宿于国。又《中霤礼》云:祀《中霤之》礼,设主于牖下,乃制心及肺、肝为俎,其祭肉,心,肺、肝各一,他皆如祀户之礼。又云:祀门之礼,北面设主于门左枢,乃制肝及肺、心为俎,奠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其他皆如祭灶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仲秋九门磔禳,以发陈气,御止疾疫。又云:仲秋农隙,民毕入于室,曰时杀将至,毋罹其灾。又云:季秋除道致梁,以利农也。又《中霤礼》云:祀行之礼,北面设主于軷上,乃制肾及脾为俎,奠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祭肉,肾一,脾再。其他皆如祀门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孟冬之月,命农毕积聚,系牧牛马。又云:季冬命国为酒,以合三族。君子说,小人乐。又云:仲秋乃命国醵。《逸奔丧礼》云:不及殡日,于又哭,犹括发即位,不袒。告事毕者,五哭而不复哭也。又云:哭父族与母党于庙,妻之党于寝,朋友于寝门外,壹哭而已,不踊。又云:凡拜吉丧,皆尚左手。又云:无服袒免为位者唯嫂与叔,凡为其男子服,其妇人降而无服者麻。凡二十五条。为篇名者八,吴草庐《逸经》八篇,仅及其三”云云,则亦不免有所疏漏。然较之汪克宽书,则条理精密多矣。《明一统志》:“沅州刘有年,洪武中为监察御史,永乐中上《仪礼逸经》十有八篇。”杨慎求之内阁,不见其书。朱彝尊《经义考》谓有年所进即澄此本,《逸经》八篇,《传》十篇,适符其数。其说似乎有据。今世传《内阁书目》,惟载澄书,不著有年姓名。盖当时亦知出於澄矣。
《周礼订释古本》(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藻撰。芝藻有《大易疏义》,已著录。是书前有康熙丁丑《自序》。大抵宗俞庭
《重刊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六十九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国朝梁万方撰。万方字广菴,绛州人。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本未竟之书
《仪礼释例》·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标曰《释例》,实止释服一类,寥寥数页,
《檀弓疑问》·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邵泰衢撰。泰衢字鹤亭,钱塘人。明於算术,雍正初以荐授钦天监左监副。其书以《礼记》
《校补礼记纂言》·三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元吴澄原本。国朝朱轼重订。澄有《易纂言》,轼有《周易传义合订》,皆已著录。是
《礼经集注》·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张凤翔撰。凤翔字蓬元,堂邑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书主朱子《仪礼》为经
《书仪》·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司马光撰。考《隋书·经籍志》,谢元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有《书仪》二卷。以至王宏、王
《礼记手书》·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鸿恩撰。鸿恩,黄冈人。万历中举人。此书成於崇祯癸未,乃乡塾课蒙之本。
《周礼训隽》·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深撰。深字子渊,长兴人。嘉靖乙酉举人,官至雷州府推官,是书略无考证,而割
《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乾学撰。乾学字原一,号健菴,昆山人。康熙庚戌进士第二,官至刑部尚书。是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通行本)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於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
《周礼拾义》(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大濬撰。大濬,安溪人。是书采辑《注》、《疏》及诸家之说,间附以案语。然於礼家
《四礼辑》·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马从聘撰。从聘字起莘,灵寿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崇祯十一年灵
《礼学汇编》·七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有《周易集解》,已著录。是书盖仿《仪礼经传通解》、《续通解》之例
《周官集传》·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元毛应龙撰。案张萱《内阁书目》称“应龙字介石,豫章人。大德间尝官澧州教授”,而江西志乘
《周礼完解》·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此书亦谓《冬官》散见於五官而又变幻其辞,谓阳
《周礼集传》·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义拾遗》,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朱子曾称《周礼
《月令明义》·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崇祯十一年,道周官少詹事,注《礼记》五篇以进,
《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言《礼记》者当以郑《注》为宗。虽朱子掊击汉
《周礼说略》·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於《周礼》之中偶有所见,即摘其一节一语而疏之。以非解全《经》,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