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纳喇性德撰。性德有《删补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已著录。是编因陈澔《礼记集说》疏舛太甚,乃为条析而辨之。凡澔所遗者谓之“补”,澔所误者谓之“正”。皆先列《经》文,次列澔说,而援引考证以著其失。其无所补正者,则《经》文与澔说并不载焉。颇采宋元明人之论,於郑《注》、孔《疏》亦时立异同。大抵考训诂名物者十之三四,辨义理是非者十之六七。以澔注多主义理,故随文驳诘者亦多也。凡澔之说皆一一溯其本自何人,颇为详核,而爱博嗜奇,亦往往泛采异说。如《曲礼》“席间函丈”,澔以两席并中间为一丈。性德引《文王世子》席之制三尺三寸三分寸之一驳之,是也。而又引王肃本文作“杖”,谓可容执杖以指挥,则更谬於《集说》矣。《月令》“群鸟养羞”,性德既云《集说》未为不是,而又引《夏小正》“丹鸟羞白鸟”及项安世“人以鸟为羞”之说,云足广异闻。则明知《集说》之不误,而强缀此二条矣。《曾子问》鲁昭公慈母一条,既用郑《注》、孔《疏》以补澔注,又引陆佃之谬解,蔓延於《集说》之外。是正陆氏,非正《集说》矣。凡斯之类,皆徵引繁富,爱不能割之故。然综核众论,原委分明,凡所指摘,切中者十之八九。即其据理推求者,如《曲礼》“很毋求胜,分毋求多”,澔注称“况求胜者未必能胜,求多者未必能多”,性德则谓“此乃不忮不求,惩忿窒欲之事。陈氏所云,不免计较得失。若是则可以必胜,可以必多,将不难於为之矣”。是虽立澔於旁,恐亦无以复应也。然则读澔注者,又何可废是编与?
《曾子问讲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载许輶以下诸人质问之辞,而各为之答。大
《礼记正义》·六十三卷(内府藏本)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隋书·经籍志》曰:“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
《朱子礼纂》·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书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及《家礼》二书外
《礼记手书》·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鸿恩撰。鸿恩,黄冈人。万历中举人。此书成於崇祯癸未,乃乡塾课蒙之本。
《礼说》·十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惠士奇撰。士奇有《半农易说》,已著录。是编不载《周礼》经文,惟标举其有所考证
《檀弓评》·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牛斗星撰。斗星字杓司,杭州人。是编每章皆摘录陈澔《集说》,而以评语载於上阑,如唐韩愈
《周礼惜阴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编於典制罕所考证,惟推求於文句之间,
《礼记析疑》·四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书亦融会旧说,断以己意。如《文王世子》以
《日讲礼记解义》·六十四卷谨案是书为圣祖仁皇帝经筵所讲,皆经御定,而未及编次成帙。皇上御极之初,乃命取繙书房旧稿,校刊颁
《批点考工记》·一卷(内阁学士纪昀家藏本)明郭正域撰。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毅。事迹具《明
《古周礼》·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郎兆玉撰。兆玉字完白,仁和人。万历癸丑进士。是书谓之古《周礼》者,自别於俞庭椿诸人之
《仪礼释宫》·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如圭撰。如圭既为《仪礼集释》,又为是书以考论古人宫室之制。仿《尔雅·释宫》,条分胪序
《仪礼注疏》·十七卷(内府藏本)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出残阙之馀,汉代所传,凡有三本。一曰戴德本,以《冠礼》第一
《仪礼章句》·十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吴廷华撰。廷华字中林,初名兰芳,仁和人。康熙甲午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
《仪礼图》·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内府藏本)宋杨复撰。复字茂才,号信斋,福州人。郑逢辰为江西漕,以所撰《仪礼经传
《礼记训义择言》·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自《檀弓》至《杂记》,於注家异同之
《校补礼记纂言》·三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元吴澄原本。国朝朱轼重订。澄有《易纂言》,轼有《周易传义合订》,皆已著录。是
《礼记日录》·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乾行撰。乾行字玉岩,福宁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重庆府知府。是书首有嘉靖乙卯锺一
《三礼合纂》·二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怡撰。怡一名遗,字自怡,初名鹿徵,号瑶星,江宁人。前明登莱总兵官可大之子。
《仪礼释例》·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标曰《释例》,实止释服一类,寥寥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