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臣注文选》·六十卷(内府藏本)
案:唐显庆中,李善受曹宪《文选》之学,为之作注。至开元六年,工部侍郎吕延祚,复集衢州常山县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良、处士张诜、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表进於朝。其诋善之短,则曰“忽发章句”,是徵载籍述作之由,何尝措翰。使复精核注引,则陷於末学,质访旨趣,则岿然旧文,祗谓搅心,胡为析理。其述五臣之长,则曰“相与三复乃词,周知秘旨,一贯於理,杳测澄怀,目无全文,心无留意,作者为志,森然可观。”观其所言,颇欲排突前人,高自位置。书首进表之末,载高力士所宣口敕,亦有此书甚好之语。然唐李匡乂作《资暇集》备摘其窃据善注,巧为颠倒,条分缕析,言之甚详。又姚宽《西溪丛语》诋其注扬雄《解嘲》,不知伯夷、太公为二老,反驳善注之误。王楙《野客丛书》,诋其误叙王暕世系,以“览后”为“祥后”,以“昙首之曾孙”为“昙首之子”。明田汝成重刊《文选》,其子艺衡又摘所注《西都赋》之“龙兴虎视,东都之乾符坤珍”,《东京赋》之“巨滑间”,《芜城赋》之“袤广三坟”诸条。今观所注。迂陋鄙倍之处尚不止此。而以空疏臆见轻诋通儒。殆亦韩愈所谓“蚍蜉撼树”者欤。其书本与善注别行,故《唐志》各著录。黄伯思《东观馀论》尚讥《崇文总目》误以《五臣注本》置李善注本之前,至陈振孙《书录解题》,始有《六臣文选》之目。盖南宋以来,偶与善注合刻,取便参证,元、明至今,遂辗转相沿,并为一集,附骥以传,盖亦幸矣。然其疏通文意,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固不必竟废之也。田氏刊本,颇有删改,犹明人窜乱古书之习,此本为明袁袠所刊。朱彝尊《跋》,谓从宋崇宁五年,广都裴氏本翻雕,讳字阙笔尚仍其旧,颇足乱真。惟不题镂版讫工年月,以是为别耳。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所藏宋本《五臣注》作三十卷,为不失萧统之旧,其说与延祚表合。今未见此本。然田氏本及万历戊寅徐成位所刻,亦均作三十卷。盖或合或分,各随刊者之意。但不改旧文,即为善本。正不必以卷数多寡,定其工拙矣。
《名公翰藻》·五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凌迪知编。迪知有《左国腴词》,已著录。此集录有明一代书牍,意取博收,而冗杂特甚
《诗学正宗》·十六卷(内府藏本)明浦南金编。南金有《修词指南》,已著录。是集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至唐人近体。自四言
《闽南唐雅》·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徐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之。德周序言之甚明,而卷首题名乃称道用辑、德周订,而校
《钓台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杨束编。束,建安人。官桐庐县知县。严光钓台诗文,弘治中严州府推官龚宏始辑录而未成,同
《师子林纪胜》·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释道恂撰。师子林在苏州府城内。元至正中,天如禅师居寺中,倪瓒为之叠石成山。地址
《新安文献志》·一百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程敏政撰。是书於南、北朝以后文章事迹,凡有关於新安者,悉采录之。六十卷以前为甲
《鼓吹续编》·九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朱绍、朱积同编。绍字善继,积字善庆,江阴人。二人兄弟也。是编成於永乐二十二
《陶韦合集》·十八卷(内府藏本)明凌濛初编。是书前有濛初题词曰:“从来以继陶者莫如左司,而两集无合刻者。合之自何观察露始
《六朝声偶》·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徐献忠编。是书因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诗以明唐律所自出。然
《续垂棘编·三集》十卷、《四集》·九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范鄗鼎编。鄗鼎有《理学备考》,已著录。初,鄗鼎父芸茂,当明末
《三异人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贽编。贽有《九正易因》,已著录。是书凡方孝孺诗文十卷;于谦奏疏四卷,文一卷,
《振鹭集》·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明陈镐编。镐有《阙里志》,已著录。弘治十六年,孔子六十二代孙袭封衍圣公孔闻韶入觐京
《荆南倡和集》·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周砥、马治同撰。砥字履道,无锡人;治字孝常,宜兴人。《明史·文苑传》,并附载《陶
《群公四六续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凡自甲至癸十卷,皆南宋人通候之启。其正集今未之见,此其续
《玉台新咏考异》·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纪容舒撰。容舒有《孙氏唐韵考》,已著录。是编因徐陵《玉台新咏》自明代以
《唐诗类苑》·二百卷(内府藏本)明张之象编。初,宋赵孟坚有《分类唐诗》,佚阙不完,世无刊本。之象因复有此作,凡分三十六部
《燕山八景图诗》·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永乐十二年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邹缉等倡和之作也。燕山八景,始见於金《明昌遗事
《唐文粹》·一百卷(内府藏本)宋姚铉编。陈善《扪虱新话》以为徐铉者,误也。铉字宝臣,庐州人,自署郡望,故曰吴兴。太平兴国
《古文集成前集》·七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庐陵王霆震亨福编,不著时代。观其标识名字,魏徵犹作“魏证”,而宋人奏
《文苑春秋》·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崔铣编。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是集所录,起汉高帝《入关告谕》,迄明太祖《谕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