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三宴诗集》·三卷、附《香山九老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唐高正臣编。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一会为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凡二十一人,考之《新唐书》,有传者三人,则陈子昂、郎余令、解琬也。附见他传者一人,则周思钧也。见于本纪及世系表者一人,则张锡也。仅见于世系表者五人,则正臣及高瑾、王茂时、高绍、高峤也。余皆不详颠末。案:世系表,正臣曾为襄州刺史,不云卫尉卿,今诗后叙正臣及周思钧事独详。所云“连姻帝室,寓居洛阳”,皆与诸序语合,似非无据。末又附《香山九老会诗》一卷,卷尾有“夷白堂重雕”字,考宋鲍慎由,字钦止,括苍人,元祐六年进士,著有《夷白堂集》。此或慎由所刊欤?《九老会诗》已附见《白香山诗集》,而《三宴诗》之名新、旧《唐书·志》皆不载。盖当时编次诗歌,装潢卷轴,如《兰亭诗》之墨迹流传,但归赏鉴之家,故不著藏书之录。后好事者传抄成帙,乃列诸典籍之中耳,惟辗转缮录,不免多讹。如以高峤为“司府郎中”,《唐百官志》无此官,应从世系表改为“司门郎”。又张锡于武后久视元年,拜同平章事,本兖州东武城人,诗中误以“锡东”为名;又弓嗣初、高瑾、周彦晖,并曰“咸宁进士”。唐无咸宁年号,惟高宗曾改元“咸亨”;“宁”字亦“亨”字之误,兹并为改正云。
《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通行本)明茅坤编。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明史·文苑传》称: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
《东皋诗存》·四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之珩编。之珩字楚白,如皋人。是集选其邑人之诗。自宋以迄於国朝,每人各详其字
《皇华集》·十三卷(内府藏本)明朝鲜国所刊使臣唱酬之作。所录惟天顺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元年、五
《六艺流别》·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佐撰。佐有《乐典》,已著录。是书大旨以六艺之源皆出於经,因采摭汉、魏以下诗文,
《翰墨选注》·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明屠隆撰。隆有《篇海类编》,已著录。是书皆历代尺牍,谬妄不可殚述。如前载汉晁
《坡门酬唱集》·二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邵浩编。浩字叔义,金华人,前有张叔椿《序》云:岁己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实隆
《朱子论定文钞》·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震方编。震方有《读书正音》,已著录。是编取经传子史以至唐、宋诸家之文曾经
《石洞遗芳》·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郭鈇编,鈇,金华人。始末未详。石洞山在东阳邑治之南。宋淳熙中邑人郭钦止筑书院於洞
《启劄锦绣》·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清旷赵先生编,不著其名。所录皆南宋人启劄,而不题作者之姓名。盖当时盛行此体,书贾采
《三台文献录》·二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李时渐编。时渐字伯鸿,号磐石,寿光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是编
《翰墨鼎彝》·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但标曰“车书楼选刻”。卷首有金谿聂文麟序,称《养恬集》辑古名公牍札
《说唐诗》·二十二卷(内府藏本)国朝徐增撰。增字子能,长洲人。所录唐诗三百馀首,一一推阐其作意。其说悠谬支离,皆不可训。
《闽南唐雅》·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徐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之。德周序言之甚明,而卷首题名乃称道用辑、德周订,而校
《中兴间气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高仲武编。仲武自称渤海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也。是集前有《自序》云:
《发蒙宏纲》·三卷(永乐大典本)宋罗黄裳编。黄裳,池州人。咸淳中曾为番禺守。明《内阁书目》曰:“《发蒙宏纲》,宋咸淳间,
《宋四名家诗》·(无卷数,内府藏本)国朝周之鳞、柴升同编。之鳞字雪苍,海宁人。升字锦川,仁和人。是编选苏轼、黄庭坚、范成
《文选句图》·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高似孙撰。似孙有《剡录》,已著录。案摘句为图,始於张为。其书以白居易等六人为主,以
《浙元三会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守阯编。守阯有《碧川文选》,已著录。是书乃以浙江解元同仕於朝者邀为文会。其
《宛雅》·十卷、《续宛雅》·八卷、《宛雅三编》·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宛雅》十卷,明梅鼎祚编。所载皆自唐至明宣城之
《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文藻等编。明顺德欧大任、梁有誉,从化黎民表,南海吴旦,番禺李时行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