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内府藏本)
明冯惟讷撰。惟讷字汝言,临朐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加光禄寺卿,致仕,事迹附见《明史·冯琦传》。其书前集十卷,皆古逸诗;正集一百三十卷,则汉、魏以下,陈、隋以前之诗;外集四卷,附录仙鬼之诗;别集十二卷,则前人论诗之语也。时代绵长,采摭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牴牾舛漏,所不能无。故冯舒作《诗纪匡谬》,以纠其失。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固亦采珠之沧海,伐木之邓林也。厥后臧懋循《古诗所》、张之象《古诗类苑》、梅鼎祚《八代诗乘》,相继而出,总以是书为蓝本。然懋循书,虽称补此书之阙,而捃拾繁猥,珠砾混淆,又割裂分体,不以时代为次,使阅者茫不得正变之源流;之象书,又以题编次,竟作类书;鼎祚书,仅汉、魏全录,晋、宋以下皆从删节,已非完备之观。而汉、魏诗中,如所增苏武妻诗之类,又深为艺林之笑噱,故至今惟惟讷此编,为诗家圭臬。初,太原甄敬为刊版於陕西,一依惟讷原次,而剞劂甚拙,复间有舛讹。此本为吴琯等重刊,虽去其前集、正集、外集、别集之名,合并为一百五十六卷,而次第悉如其旧,校雠亦较甄本为详,故今从吴本录之。惟讷别有《风雅广逸》十卷,核其所载,即此编之前集。盖初辑古逸诸篇,先刊别行,后乃续成汉、魏以下,并为一篇,实非有二。今特别存其目,而其书则不复录焉。
《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广东潮阳县知县李文藻家刊本)国朝宋弼编。弼字仲良,德州人。乾隆乙丑进士,官至甘肃按察使。是集辑
《斯文正统》·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刁包编。包有《易酌》,已著录。是编所录历代理学诸儒之文凡二百一十有六篇。其凡例
《选诗定论》·十八卷(内府藏本)国朝吴湛撰。湛字伯其,号冉渠,睢阳人。其书以《文选》所录诸诗歌,自汉高帝以下以时代编次,
《西园遗稿》·(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汪茂槐编。茂槐字廷植,绩溪人。以岁贡授宜阳主簿。是编一曰《康范诗集》,宋汪晫撰
《大全赋会》·五十卷(永乐大典本)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南宋程试之文。案宋礼部科举条例,凡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韵八字,
《联句录》·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东阳编。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此其官翰林时与同年进士及同游士大夫联句之作。东阳
《三忠集》·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郭惟贤撰。惟贤,晋江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
《南岳倡酬集》·一卷、《附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朱子与张栻、林用中同游南岳倡和之诗也。用中字择之,号东屏,古田
《雍音》·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明胡缵宗撰。缵宗有《安庆府志》,已著录。是编专辑秦中之诗。始於泰伯、文、武、周公、成王、
《古虞文录》·二卷、《文章表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杨仪撰。是书采古人著作之关於常熟者,裒为一帙。凡文一卷
《残本湖陵江氏集》·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江八斗编。八斗字四达,号纯夫,贵溪人。其始祖公荣,自宋建炎间官弋阳,始迁居
《续垂棘编·三集》十卷、《四集》·九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范鄗鼎编。鄗鼎有《理学备考》,已著录。初,鄗鼎父芸茂,当明末
《吴兴绝唱集》·四卷、《续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邱吉编。吉字大祐,湖州人。是编成於正德末,皆录其乡元、明两代之诗
《诚求堂汇编》·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徐开锡撰。开锡字定山,常山人。康熙中贡生,官至彰德府同知。是编第一卷曰赠言,
《唐氏三先生集》·二十八卷、《附录》·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程敏政编。凡唐元筠《轩集》诗八卷,文五卷;唐桂芳《白云集》
《郴州文志》·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心编。心自号后隅子,龙江卫籍,天长人。嘉靖戊戌进士,官郴州同知。据此书原序,盖既
《隋文纪》·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鼎祚编。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薈稡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
《御定四朝诗》·三百一十二卷康熙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庶子张豫章等奉敕编次。凡宋诗七十八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诗
《荆南倡和集》·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周砥、马治同撰。砥字履道,无锡人;治字孝常,宜兴人。《明史·文苑传》,并附载《陶
《玉山名胜集》·八卷、《外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顾瑛编。瑛有《玉山璞稿》,已著录。其所居池馆之盛,甲於东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