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宇宙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环绕地球的力按照离地球的距离的平方的反比减小,这在地球是静止的假设下被证明、依据地球是运动的假设,同样的事情被证明、力按照离地球或行星的距离的平方的反比减小也从行星的偏心率和拱点的极为缓慢的运动得以证明、指向各个行星的力的强度,强大的环绕太阳的力、弱的环绕地球的力、诸行星的视直径等。
《论宇宙的体系》是伊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1687年版)第三卷的原稿,约写于1685年。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理解他的宇宙体系,牛顿用了很少的数学,把1I两卷(特别是**卷)所建立的原理用于太阳系和彗星,相当通俗地阐述了吸引定律的普遍性,并由此研究地球的形状,解释岁差和海洋的潮汐,探究月球的运动,确定彗星的轨道。1686年5月,由于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要求“重力的平方反比律”的发明权,牛顿“为了不引起争论,我把那一卷的内容以数学的风格改为命题,使得它只能被那些掌握前两卷所建立的原理的人阅读。”以数学的风格写成的第三卷在出版后又经过了多次修改,但《论宇宙的体系》一直保持着它的原貌。
量子力学-I 本书特色 《量子力学i》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量子力学专著,根据作者20多年来在德国和中国开设量子力学讲座和相关研究成果历练而成。《量子力学i》共...
《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写了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它将金属、
量子场论 第2版 本书特色 This book is a modern pedagogic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s and tech...
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理论与方法 本书特色 武安状、黄现明、李芳芳、赵新华编著的《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理论与方法》各章节内容按由浅入深的方式编排,由易到难,方便读...
海道测量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海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内容涉及海洋环境基础,地球与海洋系统,海水基本特性与海洋物理参数、潮汐、潮流、海流及波动等测...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中国读本 内容简介 科技著作的发展与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书以汉唐间十部重要的数学著作为教科书,称作“算经十书”,并对其做了...
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 本书特色 《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翔实、生动地讲述了科学的起源及其在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书中采用多层次的视角,或以地域...
科学研究的经济定律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弗朗西斯·培根与亚当·斯密;古代社会的“研究与发展”;所谓黑暗时代;商业革命等内容。科学研究的经济定律 内容简介 作者从...
西方学术名著导读丛书:《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内容简介 本丛书将包括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选题以近代以前的名著为主,适当选取入若干已有学术界评的当代...
大学物理学 第3册,电磁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材《大学物理学》的第三册,讲述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静止和运动电荷的电场,运动电荷和电流的磁场,电场和磁场...
天才的时代:1300-1800年 内容简介 《天才的时代1300—1800年》是一本面向中学生的数学史普及读物。它以公元14—18世纪10位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事迹...
量子力学 本书特色 郑海荣主编的这本《量子力学(英文版)》内容 包括初等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构架及解决问题 的基本方法;量子理论在典型题中的应用;...
地壳应力场 本书特色 本书展示了如四元封隔器、凯瑟效应等地应力测量前沿技术,以及如水压致裂等地应力测量传统技术;还对地应力测量的钻孔技术(钻孔崩落)和基于岩芯的...
西奥多·格雷(TheodoreGray),是一位化学家,更是一位疯狂的元素收藏家。他多年来费尽心血收集了2000多件与元素有关的标本和物
气候改变历史 本书特色 环境历史学突破了传统史学的地域界限,让人回归到自然中,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由此产生的人类历史。《气候改变历史》一书遴选了气候影响...
固体地球潮汐 内容简介 固体地球潮汐是由于日、月和近地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变化所导致的地球内部和表面的周期性形变,是联系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
固体物理教程。 本书特色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等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及其他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固体物理教程。 内容简...
最美的昆虫科学馆《昆虫记》--昆虫记:个性十足的虫子-蛾子、蜘蛛、萤火虫 本书特色 本丛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活泼的故事情节、美丽的彩色插图描绘了法布尔原著中具有...
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版 本书特色 该书从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古脊椎动物的研究方法开始,按脊椎动物的系统演化顺序,系统讲解了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解剖特征的重大进化、古生...
昆虫脸书 本书特色每一种昆虫的脸型及表情都很特别,尤其加上一点想象力,马上变得生动有趣。本书将作者的观察心得与昆虫脸部的特征,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生态图片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