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忆往》是107岁的智者周有光先生*新的回忆录。他检点平生,只留下这薄薄小册,却似吉光片羽。世纪老人既见证世纪,也为时代立楷模。当今社会,有一点浮躁,有一点虚妄,也有一点纸醉金迷。而人生阅历资深的周有光仍认真地过着正直、温情、理性、乐观、好玩的生活,着实稀罕,着实幸福,着实让我辈倾慕!
周有光,不只是有学问,年龄奇特,据我所知,此老品德尤其高尚,不随世俗,不迷上,不迷信,敢说公道话,值得历史记载,值得敬仰学习。 ——杜导正 (新闻出版署原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蔡元培、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爱因斯坦、老舍、罗常培、马寅初、林汉达、溥仪等的回忆,或者有趣,或者苦涩,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天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百岁忆往》按时间顺序,以**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周有光107年的主要经历,并回顾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亲人和师友。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太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
五四运动,人家都以为是北京搞的,不是全国性的。我在小地方,常州是个小地方。我们那儿都搞五四运动。
“五四”时候,我们年纪小,老师领导我们搞五四运动。老师引导我们反对帝国主义。一人拿一个旗子,上面写上“同仇敌忾”的字样。
我到茶馆里去演讲。个子矮,看不见我的人。有个客人就把我抱到桌子上,整个茶馆都轰动了。
《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自由的是军阀时代。
军阀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
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里面有很多党派。军阀不懂教育,请蔡元培做教育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
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看守高梁地》
五七干校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种了一大片高梁,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我和林汉达两人奉命看守高粱。林汉达原来是教育部副部长,年龄比我大。他七十多岁,我六十多岁。
我们两人得到的命令是:要不停地到处去走,不让人来偷。不允许我们站着不动,也不让我们坐下,更不能躺下。我们两人还有分工,要一人在北面,一人在南面,分头巡视,不允许聚在一起。
一连看守三天后,没有一个人影。十几里路以外都没有人家,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什么人管我们两个。所以,第四天,我们就聚在一起,还躺下来聊天。
我们聊的是语文大众化的问题,聊得很开心。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我开玩笑:“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他大笑起来!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回答: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
他就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汉达笑着补充: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我问:“你查过词典了吗?”
他肯定地告诉我:“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多年后才加入。)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很令人钦佩!
我们都认为,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
我们聊了很多,很尽兴。傍晚了,我们走回去。林汉达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
《溥仪》
我在政协的时间特别长。那时候政协很简单。内部只有三个组:一个叫教育组,我是副组长。一个叫文化组。一个叫科技组。
溥仪做政协委员很晚,是一步一步解放的。后来就到政协编辑组工作。再后来变成政协委员。
我起初不认得溥仪。有一次看表演。那个表演时间比较长,演了一半就休息几分钟。大家都去喝水呀什么的。休息的时候,见很多人看一个人。
我就问,你们看什么人呀?有人告诉我,看溥仪呢!
我一看,不就是我座位旁边的那个人吗。我不认得他。
那次可能是溥仪**次公开露面。我带了一个小的望远镜。我看完了就放在桌子上,他就借,我再看,又放在桌子上,他又借。他借了很多次。别人就跟我开玩笑,如果你知道他是皇帝,你应该奉献他。
后来我们就熟了,觉得溥仪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溥仪做皇帝一直是被动的。他这个皇帝比普通人自由还少。
红卫兵曾经找溥仪。他问,找谁?他们说,找宣统皇帝。
溥仪说:“宣统皇帝已经死了!”红卫兵问:“你是什么呀?”
“我是溥仪。”
红卫兵弄不懂。不知道宣统与溥仪的关系。
后来知道了。要抓溥仪。溥仪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毛主席给的,你们不能抓第二次毛主席给我的生命。”红卫兵就没有抓他。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1928-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语文专著20余种,发表论文300多篇。1989年离休。
昨日的世界-茨威格自传 本书特色 一部让人真实了解**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一部让人在平静中感受震撼的书。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自传体回忆录,...
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钱教授回忆了毕生治学之路,于开拓思想、兼容中西文化的历程中,和国际学者相互切磋,贡献良多。附录中并收入家世渊...
印象胡适-民国人物回眸 本书特色 胡适(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是中国现代学术的拓荒者之一,自1910年他留美开始,就把自己的努力与民族...
人生路遥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平凡的世界》作者、著名作家路遥的一部长篇回忆实录。上部“激流中的水手”,对路遥的成长轨迹娓娓道来。中部“兄弟情深”,细诉作者和路...
我愿为你颠倒红尘-来自雪域的浪漫传奇 本书特色 本书是“走进古典品人生系列”其中之一。作者用唯美的文字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仓央嘉措的诗与传奇,让意境成画,揭秘雪域之...
汪精卫评传 内容简介 汪精卫这个人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了40年,中国近代史上一些大事都跟他有关,才子、壮士、名流、信徒、左派、领袖,他都当过,*后却蜕变为一个举...
希曼诺夫斯基 本书特色 希曼诺夫是肖邦之后*伟大的波兰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有异国情调的华美心醉神迷的企盼感受,对色彩的高度领语以及流光溢彩的管弦乐织体...
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 本书特色 作者谢静宜,1959年—1976年长期在毛泽东身边从事机要工作。此书是她有关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的回忆,通过一件件亲身经历的往事,...
问君此去几时还-李叔同传 本书特色 他是谁?出家之前,他是李家三少爷李文涛,风流才子李瘦桐。他是留日学生李岸,俳优戏艺人李惜霜,教书先生李叔同,断食后脱胎换骨的...
苦行的圣雄-甘地 本书特色 《甘地——苦行的圣雄》为作者甘地亲笔撰写的精神自传,文章生动再现了甘地饱经忧患。历尽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本...
本书根据威廉·海尼门公司1915年英文版译出。《尼采》一书共有四章,第一章即勃兰兑斯的《关于贵族激进主义的一篇论文》,写于1
黄侃传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黄侃先生的家世、少年、留学、讲学以及作为国学大师,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学术成就。黄侃传 目录 修订版序/l初版序/3引言/11....
陈寅恪家族稀见史料探微 本书特色 《陈寅恪家族稀见史料探微》作者刘经富,系陈寅恪同乡后学,长期研究陈寅恪家族史。书中收入其历年作品二十一篇,运用正史、家谱、祠志...
《程序员的7堂职场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程序员职业规划的解惑书,介绍如何应对代码之外的职业发展问题。其中,第1章总结并分析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彭斯 本书特色 我们高兴地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巨人百传丛书》。在世纪之交,能在这样的精品丛书陪伴你,是智慧上的愉悦。我们相信,...
Fromtheformersecretaryofdefense,astrikinglycandid,vividlywrittenaccountofhisexpe...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 内容简介 至少在当下中国1109万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校长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无疑是成功人士。可本书中39位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却并不这样认...
于凤至传-真爱无声 本书特色 她的人生是一部血泪史。从富家千金到少帅夫人,从癌症患者到生命重生,从一无所有到商界富豪,她创造着一个不屈女子的人生与财富奇迹。只是...
我的父亲高更 本书特色 《我的父亲高更》借由保拉·高更之笔,我们眼前的艺术家高更,这位天真的“野蛮人”,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了。我们得知,他的父亲曾经在理想与现实中...
中国著名帝王--刘秀传 本书特色 《中国著名帝王》以帝王们的一生为主线。从他们的家族渊缘入手,以历史小说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帝王们一生的沉浮。在打天下与守天下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