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忆往》是107岁的智者周有光先生*新的回忆录。他检点平生,只留下这薄薄小册,却似吉光片羽。世纪老人既见证世纪,也为时代立楷模。当今社会,有一点浮躁,有一点虚妄,也有一点纸醉金迷。而人生阅历资深的周有光仍认真地过着正直、温情、理性、乐观、好玩的生活,着实稀罕,着实幸福,着实让我辈倾慕!
周有光,不只是有学问,年龄奇特,据我所知,此老品德尤其高尚,不随世俗,不迷上,不迷信,敢说公道话,值得历史记载,值得敬仰学习。 ——杜导正 (新闻出版署原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蔡元培、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爱因斯坦、老舍、罗常培、马寅初、林汉达、溥仪等的回忆,或者有趣,或者苦涩,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天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百岁忆往》按时间顺序,以**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周有光107年的主要经历,并回顾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亲人和师友。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太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
五四运动,人家都以为是北京搞的,不是全国性的。我在小地方,常州是个小地方。我们那儿都搞五四运动。
“五四”时候,我们年纪小,老师领导我们搞五四运动。老师引导我们反对帝国主义。一人拿一个旗子,上面写上“同仇敌忾”的字样。
我到茶馆里去演讲。个子矮,看不见我的人。有个客人就把我抱到桌子上,整个茶馆都轰动了。
《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自由的是军阀时代。
军阀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
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里面有很多党派。军阀不懂教育,请蔡元培做教育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
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看守高梁地》
五七干校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种了一大片高梁,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我和林汉达两人奉命看守高粱。林汉达原来是教育部副部长,年龄比我大。他七十多岁,我六十多岁。
我们两人得到的命令是:要不停地到处去走,不让人来偷。不允许我们站着不动,也不让我们坐下,更不能躺下。我们两人还有分工,要一人在北面,一人在南面,分头巡视,不允许聚在一起。
一连看守三天后,没有一个人影。十几里路以外都没有人家,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什么人管我们两个。所以,第四天,我们就聚在一起,还躺下来聊天。
我们聊的是语文大众化的问题,聊得很开心。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我开玩笑:“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他大笑起来!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回答: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
他就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汉达笑着补充: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我问:“你查过词典了吗?”
他肯定地告诉我:“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多年后才加入。)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很令人钦佩!
我们都认为,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
我们聊了很多,很尽兴。傍晚了,我们走回去。林汉达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
《溥仪》
我在政协的时间特别长。那时候政协很简单。内部只有三个组:一个叫教育组,我是副组长。一个叫文化组。一个叫科技组。
溥仪做政协委员很晚,是一步一步解放的。后来就到政协编辑组工作。再后来变成政协委员。
我起初不认得溥仪。有一次看表演。那个表演时间比较长,演了一半就休息几分钟。大家都去喝水呀什么的。休息的时候,见很多人看一个人。
我就问,你们看什么人呀?有人告诉我,看溥仪呢!
我一看,不就是我座位旁边的那个人吗。我不认得他。
那次可能是溥仪**次公开露面。我带了一个小的望远镜。我看完了就放在桌子上,他就借,我再看,又放在桌子上,他又借。他借了很多次。别人就跟我开玩笑,如果你知道他是皇帝,你应该奉献他。
后来我们就熟了,觉得溥仪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溥仪做皇帝一直是被动的。他这个皇帝比普通人自由还少。
红卫兵曾经找溥仪。他问,找谁?他们说,找宣统皇帝。
溥仪说:“宣统皇帝已经死了!”红卫兵问:“你是什么呀?”
“我是溥仪。”
红卫兵弄不懂。不知道宣统与溥仪的关系。
后来知道了。要抓溥仪。溥仪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毛主席给的,你们不能抓第二次毛主席给我的生命。”红卫兵就没有抓他。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1928-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语文专著20余种,发表论文300多篇。1989年离休。
培根及其哲学--哲学史家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学人治西方哲学,一般更喜欢德国哲学,而常常轻视或忽略英美经验论,总觉得它们“不够味”,其实这恐怕并不见得完全是好事。...
《程序员的7堂职场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程序员职业规划的解惑书,介绍如何应对代码之外的职业发展问题。其中,第1章总结并分析
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 本书特色 此书呈现了杨绛先生一百年的人生轨迹,开掘其高贵雅洁的人格内涵。伴随命运多舛的中华民族的20世纪,杨绛秉持读书人的本分,超越苦难,...
沈醉回忆录-一个军统特务的忏悔录-军统内幕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沈醉,18岁起就加入了刚刚创立的军统,并在其中度过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18年。他亲眼见证了军统的草创...
普京传 本书特色 《普京传:为俄罗斯而生的硬汉总统》在人们的眼中,普京是世界上富有魅力的总统。他精通柔道功夫,酷爱枪法,会开飞机,喜欢搭乘潜艇,上天入地,劈波斩...
蔡元培自述 本书特色 本书是蔡元培先生自写自传、自编年谱以及自述性文章的合集。其中包括蔡元培先生自写年谱与传略,其在教育界的丰富经历,与朋友的交往和对朋友的追...
升迁就学曾国藩-草根官圣最干净的仕途升迁 本书特色 曾国藩升官牛b“秘经”◎“官圣”是如何炼成的,曾国藩剖肝砺胆告诉你!◎他草根出身,没有任何背景,一生又正又愣...
抗日名将张自忠 本书特色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
北大访师记 本书特色 邹士方编著的《北大访师记》内容介绍:我们倾其一生也许与伟大无缘,永远与平凡为伍,但真正的伟大对我们是一种号召,是一个鼓舞,是一面镜子,是一...
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明德书系·大师传记馆) 本书特色 《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是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洋细的传记,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权威性...
朱执信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蒋家恩仇录 本书特色 三年前,以极其矛盾冲突的心情,写完《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一书后,始终在内心萦怀一个心愿,要为蒋家在台湾这四十年的统治过程,作一个客观...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关向应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关向应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按时间...
《好一个格仁》内容简介:◆优质原创主题出版,“美德少年”必备。全书18个小故事,让孩子读懂18种美德,比如爱国、明志、持节、自
女主天下-女性视角下的女皇武则天-下册 本书特色 站在女性的视角来阐释,还原一个真实全新的武则天,附录极全的相关史料与传说故事。她是女皇帝,她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几...
别样西部:女记者支教日记 本书特色 茆琛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记者,2000年由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到新华社甘肃分社工作,她事业心强,颇有才气,已经写了不少...
本书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储安平传记。著者以海峡两岸数百种档案、报刊资料为基础,展现了储安平一生的传奇经历。以往的储安平研
我所经历的战争-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徐启明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我所经历的战争(1911-1950):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徐启明口述历史》:亲历李宗仁与白崇禧由...
心若菩提-(增订本) 本书特色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高山 ,9岁上学、14岁辍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板车。1983年承包高山异型玻璃厂。1985...
《英语大王思思来了》是个性最张扬又最勤奋、虽受争议却被万千学生喜爱的长沙新东方思思老师,用其在新东方六年教授了十余万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