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个体顺应自己的天性。
幸福关键是要在生活的各种矛盾中不断重新寻找平衡,这种平衡不一定在每时每刻都能找到,但是它们贯穿于整个生活。
心中有“善灵”。有这种“善灵”的人具有开朗镇定的性情。“开朗”是对乐与悲同样看重的心态,而“镇定”是接纳善也接纳恶,接纳和谐也接纳矛盾,接纳无畏也接纳恐惧,接纳欢愉也接纳痛苦,接纳喜悦也接纳忧伤,以及接纳生也接纳死。既不逃避人生和世界的根本之苦,也不在这种苦中沉沦,这种“开朗”与“镇定”结合,产生了一种“开朗的镇定”。
但彻底消除痛苦的努力不仅会导致快乐的对比体验缺失,而且会让人生迷失方向。
充实的生活宛若在正负两极之间呼吸:越是走在窄路上,身处困难时期,越是要吸入对自己有益的气息,登高望远,准备好迎接其他的时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对立矛盾以后,我们才感到自己真实地活着、感受到了生活的全部。这种幸福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充实,就是接受人生根本上的矛盾性,立足于感受真实的、完整的人生,如此产生的幸福感必是深刻而持久的。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极致化”,达到最高的程度,而是“优化”,找到最合适的“度”。
而了解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生活的所有诠释,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某个人生观的狭小范围,或是以为人生本无意义。
“好运”最大的特点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是世人的应对态度:我们既可以开放自己,接受一次相遇、一段经历和一个信息,也可以把自己封闭起来;既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或是生活的外界条件上布好罗网等待巧合来投,也可以筑好铜墙铁壁,让巧合一一跌落。
持续的快乐不值得追求,而且似乎对持续快乐的追求甚至会导致人的不幸,因为快乐这种东西就是短暂的:吃喝之乐、床笫之乐是一个个美好时刻,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至乐,但是不持久,快乐的本性就是如此。
越是努力实现这种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越强;若是只注重单方面的体验,比如只注重愉悦的一面,试图挽留它,幸福感就会减弱。
人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件事情、一种形势或者另一个人,或被动或主动地忘记自我,让生活做主,完全被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丰富的感觉和思考的内在资源所充满,远离争夺他人注意等稀缺资源的外部斗争。
人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件事情、一种形势或者另一个人,或被动或主动地忘记自我,让生活做主
人类所能得到的幸福终归只是片段:好运的片段、快乐的片段,好运和快乐的片段构成一个个幸福时刻,而充实的幸福同样是片段式的。
任何事、物、人和经历不是孤零零的存在,意义即关联,没有意义就没有关联。
忧愁是一个时时作痛、忧心忡忡的灵魂的存在方式,而不可被视作病态。
充实的幸福的奇妙之处在于:要实现这种幸福,不必排除悲哀,反而要去接纳它。幸福甚至包含了悲哀。
幸福终归并非人生第一要务。
充分发挥感官作用的人会细致地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察觉到世界的千姿百态。
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是帮助他人,无私奉献:不仅受助者获益,帮助者本人也能从这种关联中获得内心的财富,这是一个获得意义的不竭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把自己牺牲掉。
自然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意义,是因为自然之中一切都有关联。
生命的特点是有尽头,如果不能用感受和思考来突破这种界限,就会引起一种“生命焦虑”。
只是为了让现代人在“突然发疯似的追求幸福”的路上稍作停留,喘一口气,想一想究竟什么是幸福
好运等于机遇加准备。
他们难以接受这种快乐暂停的、单调的、灰色的、日常的时间。
痛苦就像针刺,迫使人不断反省自己的生活;痛苦令人不安,而不安能让人打起精神重新上路。
“我们并非见乐就选,见苦就躲。”他的意思是,幸福并非仅仅认可并强调生活中愉悦快乐的“正面”,更大的幸福——充实——总是也包含着必须应对的悲伤痛苦的“负面”。世上无人想要这一面,但它是无法排除的,最多只能把它控制在一定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认可生活的这一“负面”有权存在。
能否获得这种充实的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这种人生观的出发点是:透过各种纷纷扰扰,人生最大的特点不正在于所有事物和经验中表现出来的多元、对立和矛盾吗?
人生最大的特点不正在于所有事物和经验中表现出来的多元、对立和矛盾吗?
幸福最重要的特性是长久。
因此充实的幸福有时要在回忆中才能体会到:回头望处,生活成了一个有阳光也有阴暗、从生到死、充实丰富的整体。
既不逃避人生和世界的根本之苦,也不在这种苦中沉沦,这种“开朗”与“镇定”结合,产生了一种“开朗的镇定”。
这种忧愁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不排斥悲伤、反而重视悲伤的人生哲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美好的、值得肯定的人生
人们对于幸福的急切追求可以看做是意义缺失而导致绝望的一种迹象。
人们若是能感受到“意义”,就会感到幸福。
因此,人生第一要务乃是所有层面的意义:身体察觉的意义、心灵感受的意义、精神思考的意义和超验的意义。
,而内在的“直觉”有时却被我们用到了极致,发展到了“疑心病”的程度。
许多外在关联的重要前提是本体的内在关联,新时代人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是:善待自己,甚至爱自己,这能够赋予生命意义,防止内心关联的破裂和因内心关联破裂而导致的外在关联受损。
也可以定一个可以找到人生意义的目标,比如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并亲身体验其是否可行,这样,你就参与了生活的演变。
为了保持纠正错误的能力,必须不断对某个意义提出质疑,重新诠释它
人虽非神,但是否与神有某种关联(人类本源关联);人类和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宇宙关联);是否存在命运(宿命关联);一切是否先天注定(决定关联)。
寻找意义最终无疑会超越有限、真实的个人存在和人类存在。
假定存在另一个维度,可以将眼前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一切寄托给那个维度,生活就会如释重负。
《"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内容简介:鲁迅的作品形象而真实地记录了现代中国特有的民性、民情、民俗、民魂,堪称现
《C及C++程序设计(第4版)》内容简介:本书以Turbo C++为依据,以C语言为起点,全面地介绍C++语言的程序设计基础和面向对象的程序
当人看待食物就像看待人一样,会发生什么?我们不需要老学究般地对它追根溯源查家谱,也不需要神经质地将它们一会儿奉若神明一会
万事万物,最终只有承诺和牺牲会让我们彼此怀念。继《素年锦时》之后暌违五年安妮宝贝最新随笔集浮生流光惜物恋人一念清净烈焰成
男人怎麼愛女人,女人怎麼說男人,看這本最準。別以為男人聚在一起評論女人時嘴巴最賤最壞,女人出馬攪局,保證比男人更奪命、更
这是一本以植物为主角的江南风物散文集,涉及回忆、考证、风俗与工艺。在植物的自然属性与所给人美的愉悦之外,突出的是植物与人
本书收入鲁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演讲文章26篇,篇篇流传,郎朗上口,体现了鲁迅先生演讲的激情,对人生的点评。鲁迅先生知识渊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内容简介:本书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主治医生为癌症病人家属写的书,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
鲁迅先生只活过了这个世纪的三分之一,却是对这个世纪的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伟人之一。也正因为此,在他生前死后,关于他的文字已
本书是《老成都系列》之一,作者对正史只注重大事件的呆板写法没有多少好感,因此想以鲜活有趣的细节,从传闻、笔记、笑话、民间
《AI战略:更好的人类体验与企业成功框架》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人工智能(AIPB)的框架、北极星、利益和
《有效竞品分析》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极具实战性和技巧性的竞品分析方法论著作,是作者近20年来在互联网、金融、通信等行业工作经验
《城市:生活空间、权力结构与文化衍生》内容简介:本书为“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研究丛书”第四册,该丛书由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就这么漂来漂去》中,韩寒用充满激情的文字,首次描述自己三年来漂来漂去的日子,特立独行的生活岁月,充满艰难与快乐的赛车
本书收录作者1980年访问或介绍英美16位作家的文章,其中不乏大家,也有今天不常见的若干作家。以作者一贯的娓娓道来的语气,再现
从作者散文创作来看,本书与《夜读集》风格相近,曾于1941年由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单行本。"药味"之命,乃是因为书中所收文章,看
这本书是对崔健的访问记,包括周国平和崔健的五次对话。一个哲学学者和一个摇滚歌手的碰撞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事件,更多地喜
有歌唱权力的往往并非夜莺,而是喜鹊;有写作权力的往往并非大师,而是御用文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喜鹊也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夜
《万物可期 人间值得》内容简介:品美食,交朋友,游四方……在汪曾祺的笔下,所有吃过的、看过的、玩过的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无它
《论希望》内容简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的作家、《夏洛的网》作者E.B.